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类型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浅析.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277021
  • 上传时间:2025-11-22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15.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课 初中 数学 教学 反思 浅析
    资源描述:

    1、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浅析“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在当前轰轰烈烈的课改中,加强教学反思,将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一、在学生易错处反思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往往和成人不同,而其表达方式可能又不准确,这就难免有“错”。例题教学若能从此切入,进行解后反思,则往往能找到“病根”,进而对症下药,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位七年级的老师在讲完负负得正的规则后,出了这样一道题:-3(-4)=_。A学生的答案是“9”,老师一看:错了!于是马上请B同学回答,这位同学的答案是“12”,老师便请他讲一讲算法下课后听课的老师对给出错误答案的学生进行访谈

    2、,那位学生说:站在-3这个点上,因为乘以-4,所以要沿着数轴向相反方向移动四次,每次移三格,故答案为9。他的答案的确错了,怎么错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又怎样纠正呢?如果我们的例题教学能抓住这一契机,并就此展开讨论、反思,无疑比讲十道、百道乃至更多的例题来巩固法则要好得多,而这一点恰恰容易被我们所忽视。二、立足课堂教学行为反思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因而要求课堂教学应该是和谐、民主、平等的过程,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教师也不再是课堂的表演者。实践证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平等交流是目前数学课堂上较受欢迎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教师教学中新的教学理念应用

    3、的体现,就是是否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的形成。具体来说,教师的教学行为应有以下的转变:(1)由过去重“教”转变为现在重“学”;(2)由过去重“结果”转变为现在重“过程”;(3)由过去重“问答”转变为现在重“对话”;(4)由过去重“讲解”转变为现在重“引导”;(5)由过去重“程式化”转变为现在重“个性化”;(6)由过去重“强记”转变为现在技能的拓展。总而言之,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否改变,不仅要看教师讲课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要仔细考察学生学会和会学的程度以及学生的精神状态。三、着眼教学效果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遵

    4、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初中生已具有相当多的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许多数学现象或问题怀有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1、商场购物时,一家打折,一家返卷,一家给予积分并有抽奖活动,另一家赠送礼品,如何选择?2、房贷的问题,怎样计算每个月要还的贷款?3、买彩票中奖问题等。对于已有的这些经验,如果教师能在讲授新知识前用问题形式提出来,学生定会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学习劲头定会高涨。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同时也是适应社会。“生活即教育

    5、”,“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教师要把生活、数学、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切身体会中感悟新知识,从而使课堂充满盎然生气。学生只有尝试到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他们才能更好地投身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有了他们的切身经验和体会,才能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四、培养学生进行反思1、要求作好课堂摘记、作业反思、考试分析等。课堂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使其学习活动有了目标。在作业中认真反思,尤其在教师批改之后,要求学生分析自己的解题情况,写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每次考试之后要总结自己的阶段性成果,为自己以

    6、后的学习定下新思路和新目标。2、指导学生如何反思。课堂教学是学生开展反思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学习。(1)在集体讨论探究中反思。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认识相对有限。而通过集体交流,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过程。(2)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劣。解题中不要满足于解对题目,而要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提高学生思维创造性的水平,深化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

    7、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3)在回顾问题解决后反思,进一步升华思维。教师应鼓励学生获取知识后反思解决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

    8、顾总结,提炼出应用范围更广的思想,反思所解问题的结论,并在反思中形成新的知识组块。“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

    9、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就指出: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教学中及时的反思对于我们的成长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我们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使我们及时地发现问题,冷静地分析与解决问题,认识到理念与实践的差距,从而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在反思中实践时,我们找到理念和行为之间的差距,从而才能使新的教育理念内化为个人的教学行为,对于成长为新时期专业人才和复合人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很有

    10、裨益。“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浅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77021.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二数学选修1-2作业33-复数的几何意义 .doc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二数学选修1-2作业33-复数的几何意义 .doc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重点】.docx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重点】.docx
  • 河南省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数学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河南省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数学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
  • 3点建议让你做好小学数学.doc3点建议让你做好小学数学.doc
  •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二数学选修1-2作业31-复数的概念 .doc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二数学选修1-2作业31-复数的概念 .doc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达标题】.docx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达标题】.docx
  •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二数学选修1-1活动单12-抛物线几何性质(1) .doc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二数学选修1-1活动单12-抛物线几何性质(1) .doc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轻巧夺冠】.docx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轻巧夺冠】.docx
  •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二数学选修1-1作业4-椭圆几何性质(1) .doc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二数学选修1-1作业4-椭圆几何性质(1) .doc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能力提升】.docx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能力提升】.docx
  •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二数学选修1-1作业13-抛物线几何性质(2) .doc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二数学选修1-1作业13-抛物线几何性质(2) .doc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考点精练】.docx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考点精练】.docx
  •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二数学苏教版选修1-1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学案:第6课时—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 .doc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二数学苏教版选修1-1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学案:第6课时—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 .doc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考点梳理】.docx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考点梳理】.docx
  • 河南省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数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河南省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数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二数学苏教版选修1-1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学案:第4课时—椭圆的几何性质(1) .doc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二数学苏教版选修1-1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学案:第4课时—椭圆的几何性质(1) .doc
  • 《解析》山东省济南外国语2020届高三寒假综合测试三月份在线考试数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解析》山东省济南外国语2020届高三寒假综合测试三月份在线考试数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考点提分】.docx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考点提分】.docx
  • 江苏省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2014届高二数学午练素材:午练8.doc江苏省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2014届高二数学午练素材:午练8.doc
  •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二数学苏教版选修1-1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学案:第13课时—曲线的交点 .doc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二数学苏教版选修1-1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学案:第13课时—曲线的交点 .doc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网校专用】.docx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网校专用】.docx
  • 江苏省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2014届高二数学午练素材:午练5.doc江苏省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2014届高二数学午练素材:午练5.doc
  •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二数学午间练习 11月6日 WORD版缺答案.doc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二数学午间练习 11月6日 WORD版缺答案.doc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综合题】.docx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综合题】.docx
  •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二数学午间练习 11月2日 WORD版缺答案.doc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二数学午间练习 11月2日 WORD版缺答案.doc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综合卷】.docx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综合卷】.docx
  • 河南省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河南省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精选题】.docx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精选题】.docx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精练】.docx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提升题【精练】.docx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