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7单元 第17讲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7单元 第17讲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 2021 届高三 通史 历史 一轮 复习 单元 17 辛亥革命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17讲辛亥革命|思维导图|史论术语|1.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2.在清末错综复杂的矛盾交汇下,武汉三镇成为辛亥革命的突破口。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原则,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4.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一、背景政治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加紧侵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经济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思想的广泛传播,特别是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的影响组织基础1894年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建立和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明确提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军事基础同盟会发动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民主革命进入高潮有利时机四川发生保路风潮,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1.清末新政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彻底击垮了清政府的自信心,从1901年起,清政府被迫进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历史上称“清末新政”。清末新政的主导力量最初是洋务派,不久立宪派开始推动新政的进程。主要内容有:改革官制,裁闲散衙门,添新机构;改革兵制,扩练新军;改革学制,废科举设学堂,奖留学;依法保护和奖励工
3、商业者。由于清政府掌握全国能力削弱,执行力下降,改革缺乏诚意,革命打断了改革等原因,新政失败。但是推行的一些政策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也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条件。2预备立宪为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清政府被迫实行“预备立宪”。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为将来实行立宪之准备”。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下令在中央设咨政院,“以立议院基础”,各省设咨议局。1911年5月,撤销军机处,成立以庆亲王奕劻为首的责任内阁。在13名阁员中,其中皇族7人,全部军政大权集中于皇亲国戚之手,被称为“皇族内阁”。预备立宪的骗局完全暴露,立宪派大失所望,许多人转而投身革命,清政府更加孤立。
4、二、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2日,占领武汉三镇。三、高潮1成立民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内容主权在民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三权分立确立了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内阁制由议会多数党组织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共和代议制议员和总统由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2)进步性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3)局限性内容不全: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对责任内阁制的规定尚不完备:既规定了总统的各项实际权力,又极尽可
5、能地赋予参议院和国务员各种权力,使得行政权力的划分极其混乱,造成后来的“府院之争”。现实需要的因人立法反映出很大的人治主义色彩,损害了立宪的严肃性。缺乏相应的制度措施,仅凭一纸约法就能捆住袁世凯手脚的想法过于理想化,以至于约法最后成了一纸空文。四、结局: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1原因(1)清廷任命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主持军政。(2)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替袁世凯撑腰。(3)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攻击革命党人。(4)孙中山被迫妥协。2过程(1)1912年2月,宣统帝退位。(2)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3)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
6、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五、功绩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政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3思想: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4经济: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5促使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变化,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封建制度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综合性概念。辛亥革命只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未改变,封建思想在国民头脑中还根深蒂固。素养
7、提升素养热词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素养解读时空观念从20世纪初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到1912年辛亥革命的失败,革命势力从南方长江流域发展到中国北方,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时空的变换。历史解释(1)辛亥革命是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产物,辛亥革命是一次更具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以维护民主共和制度,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史料实证运用文献史料及后人研究评论性材料,
8、解读印证辛亥革命的特点、意义。唯物史观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理解认识辛亥革命的成果及思想实践的特点。主题 辛亥革命(一)史料实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史料“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究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提
9、示临时约法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南京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制定颁布的。从其内容上分析,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民主性。临时约法确立的政治体制是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体制。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旨在维护资产阶级共和制度,这在中国尚属首次。因此,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历史解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1历史意义(1)在政治上,它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2)在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帝制非法、民主共和合法的观念。(3)经济上,确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合
10、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4)文化上,知识分子利用临时约法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的规定,纷纷组织党团和创办报刊,大量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5)在对外上,强调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启发爱国主义的民族感情。2局限性(1)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权利的保障。(2)没有贯彻五权宪法的理论。(3)没有履行妇女参政的承诺,删除同盟会政纲的男女平权条文。(二)唯物史观辛亥革命中的妥协智慧史料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
11、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摘编自袁刚国会与辛亥革命探究根据史料,回答为什么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采取这种方式实现政权转移有何价值?提示原因:以国会为中心,采用谈判、妥协与法制的程序和平转移政权。价值:避免社会动荡,有利于社会稳定。|历史解释|辛亥革命中的妥协智慧辛亥革命在武昌起义后不到三个月就以较小的代价和低烈度的震荡推翻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冲突多方以社会共同体为念,以相互宽容为怀,根据共同认可的规则,通过谈判、协商及彼此间利益让渡解决了当时
12、的矛盾和冲突,这种非暴力的社会调节方式,让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式的“光荣革命”。(1)各派力量实力不足清政府想镇压革命,但国内秩序混乱,清政府统治徒有虚名革命派想武力推翻清政府,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共和国,但不具备北伐条件袁世凯想武力统一全国,彻底消灭革命势力,取清代之,但袁世凯没有把握消灭革命军,也不敢背叛清政府英国等列强为了经济、政治利益,想尽快结束战争,促进议和统一(2)妥协有效避免了更大规模刀兵之乱,维护了国家统一辛亥革命是汉族和满族及其他民族之间的妥协与和解。民族矛盾及民族关系得到妥善处理,保证了祖国领土的完整统一。南方革命政权和清朝皇室之间的政治妥协与和解,避免了长时间的社会动荡与流血
13、牺牲。孙中山与袁世凯之间的权力妥协与和解。(三)家国情怀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史料一“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史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据。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它不代表政治思想,只是政治思想的一幅漫画,一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02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