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育才中学高中语文导学案:必修五咬文嚼字导学案教师用.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 榆林市 育才 中学 高中语文 导学案 必修 咬文嚼字 教师
- 资源描述:
-
1、咬文嚼字导学案【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注意筛选重点语句。2、 能力目标: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学会在写作中“咬文嚼字”。3、 情感目标: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借鉴吸收其中精华。【预习案】1、 了解有关常识: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作家作品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
2、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为止无人敢取代它的地位,无作品敢替代此书。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2、“咬文嚼字”本是贬义词,在本文中该如何理解?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_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3.阅读全文,理清整体思路第一层(1至4)通过三个例子,说明文字与思想之间的关系,强调“咬文嚼字”实质上就是_思想_ _和_ 情感 _的调整。第二层(_5
3、_至_7_)从正反两方面强调:_咬文嚼字的重要性_ 第三层(第8段)点明写作目的:对多文学作者的要求和希望:只有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4、对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A.咬文嚼字(ju) 锱铢(zh) 斟酌(zhn)B.镞矢(z) 胸襟(jn) 剥啄(zh)C.岑寂(cn) 王嫱(qing) 付梓(z)D.尺牍(d) 下乘(chng) 憎恶()解析:A嚼 jio 锱z B 啄 zhu D 恶 w5、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A.透彻 词藻 流弊甚远 研究一番B.类形 苦茗 中石没镞 自鸣得意C.捉摸 玩索 索然无味 斩钉接铁D
4、.搅扰 自励 语言凝练 纸离破碎解析 B 类形-类型 C斩钉接铁- 斩钉截铁 D纸离破碎-支离破碎【探究案】1、文章中作者提出了那些观点,其中中心论点是哪个?文章中作者提出了(1)、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2)、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3)、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情感。(4)、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5)、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情感上“推敲”。(6)、用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不
5、易控制。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善用字的联想意义能在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达到艺术的妙境(7)、字的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袭用套语滥调,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滑向套板反应。文学创作要克服惰性,遇事要朝深一层去想,思想要新,语言要新。(8)、从事文学创作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互相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中心论点是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2.文章列举了那些事例,在文章中各起到了什么作用?:(1),郭沫若改台词。说明句式不同,意味不同(2),王若虚改“李广射虎”。说明字数不同,意味不同(3),“推敲”。说明字
6、眼不同,意境不同(4),惠山烹小龙团的诗句。说明善用联想的意义,会使句子意蕴丰富,会使文章增色,达到艺术的妙境(5),套语的实例。说明避免套板 推陈出新3.作者在阐述”炼”字的道理时与郭先生的观点有哪些不同,他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 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郭的观点注重的是语言本身,即形式上的特点;而作者特别强调了他在情感表达上的效果。作者认为情感应该起主要作用。4、探究下列各题,在实践中咬文嚼字。(1)、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闹字而境界全出。”从下列诗词中找出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选出判断正确的项 (A)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日出江花红胜火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湖南师大内部资料】高三语文必修 课件:大语文教育(新人教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