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级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三年级 上册 语文 不辱使命 练习题 答案
- 资源描述:
-
1、初中三年级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答案初中三年级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答案通过课文唐雎不辱使命的学习,我们又掌握了不少的语文知识。今天小编还给大家准备了“初中三年级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答案”,同学们可以动手写一写,看看自己掌握了多少。初中三年级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答案一、知识检测站(选择题每题3分,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1.给下列粗体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3分)A.唐雎( J) 阳夏(ji) 嗟(jié)乎 以头抢地(qing )B.鸿鹄(hú) 篝(gu)火 陈胜王(wáng ) 间(jiàn )令吴广C.
2、韩傀(gu) 休祲(jìn ) 鞭笞(ch) 被(p)坚执锐D.闾(l)左 当行(háng) 怫(fú )然怒 免冠徒跣(xin )2.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将军身被坚执锐 故不错意也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仓鹰扑于殿上C.卜者知其指意 固以怪之矣D.辍耕之垄上 岂直五百里哉3.下列各组句子中粗体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卒中往往语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B.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长跪而谢之C.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D.而君逆寡人者 秦王不悦4.对下列各句的句式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3分)A.
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判断句,判断动词“乃”。)B.置人所罾鱼腹中。(省略句,“置”后省略介词“于”。)C.祭以尉首。(倒装句,“以尉首祭”的倒装。)D.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反问句,说明秦王真的生气了。)5.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翻译:安陵君因此就派唐雎出使秦国。B.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翻译:而安陵君凭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了下来,因为安陵君是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C.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翻译:陈胜是阳城人,字涉。D.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翻译: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停止耕田到田垄上休息,因失望而痛恨了很久。
4、6.文学常识填空(5分)(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全书共 篇,鲁迅称之为“ , ”。它的作者 是 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2)战国策是_末年_(人名)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 体史书,共_篇。二、美文百草园(52分)(一)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18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
5、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7.下列粗体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 陈胜、吴广乃谋曰B.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D.卜者知
6、其指意 皆指目陈胜8.解释粗体词语 (3分)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或:有的人B.夜篝火,狐鸣呼曰 狐:像狐狸一样C.等死,死国可乎? 等死:一齐死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将兵:带领军队9.读下列语句,停顿不当的是( )(3分)A.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B.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10.翻译句子 (6分)(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宜多应者(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这也是当时的历史背景。B.“等死,死国可乎
7、?”表现了陈胜、吴广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极度忧虑。C.陈胜、吴广都认为,如果“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应该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护。D.陈胜、吴广为发动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置书鱼腹”、“篝火狐鸣”,这表现了他们的卓越智慧。(二)阅读唐雎不辱使命(节选),回答下列问题:(21分)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2版新高考语文一轮练习课件:专题集训 四十七 语言表达连贯(客观题)专项练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