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易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B部)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易县 中学 2019 2020 学年 语文 月月 考试题 答案
- 资源描述:
-
1、一、基础题1、答案D项 解析:A wei 二声 B shun 三声 C xing 三声2、答案B项解析:A天梯石栈 砯崖转石 C呕哑嘲哳 阑干 D輮以为轮 虽有槁暴3、答案C项解析:A 匪-非 涂-途 B 生-性 知-智 D 颁-斑 无-毋4、答案D项解析:A 爪牙和寄托 B 可以和然而 C 养生和走5、答案C项解析:A 一:专一 B 加:更 D 之:没有实在意义,衬字6、答案C项解析:项,“暂”:一下子7、答案B项解析:A项,动词,弹奏,介词,替;B项,均为介词,在;C项,第三人称代词,它的,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D项,连词,用来,介词,把。8、答案A项解析:A 修饰 B、D 并列
2、C 如果9、答案A项解析:B 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C 谨:形容词作动词,谨慎地从事 D 罪:名词作动词,归咎,归罪10、答案B项解析:“狼”“虎”为名词作状语A项形容词作名词;B项方位名词作状语;C项动词的为动用法;D项使动用法11、答案C项解析:A 状语后置 B 定语后置 C宾语前置 D 判断句12、答案D项解析 A选项,“望帝春心”的典故,不是对春天到来的向往,而是对过去种种殷切的思念;B选项,无拟人;C选项“小弦切切如私语”是比喻,而不是“拟人”13、答案A项解析:B 凶:荒年 C 周代叫序 D 金:金属制的刀剑等14、答案B项解析:A项“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为杜甫所说。C项白居
3、易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D项与杜牧合称“小李杜”。15、答案D项解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使用对象有误,一般指老人。二、语言文字运用答案:16D; 17A; 18B解析:16.本题考査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冠绝一时: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根据语境.选用“冠绝一时”恰当。 指日可待:(事情、希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唾手可得:形容非常容易得到。句中要衣达的是“不久就可以实现”的意思.故选用“指日可待”更恰当。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为所欲为: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因为为所欲为”含贬义,不合语境.
4、故选用随心所欲”。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此处说的是柔性轻质的结构令相关产品更舒适,用锦上添花”恰当。17、本题考査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由于括号前是“信息”一词,用顶真连贯法,应让“这些信息”作后面句子的主语,据此可排除C、D两项。又由于信息是被转化成神经信号的,故用被动句更合适,据此可排除B项,答案为A。18、本题考査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存在滥用介词造成成分残缺、“实现”与“感知”搭配不当的错误,只有B项全部进行了修改,且修改正确。 三、文言文19B20A21D22我替他收集编辑他的文章并为文集作序,来
5、彰显他的大节。应该由我详细叙述他获罪而死的过程,使后代的人了解其中的原因。【解析】1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比较选项断句异同处,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以及动词、虚词、特殊句式和句间逻辑关系来断句。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是:时而在诗歌中抒发自己的愤闷之情,到情绪激昂时,往往(写出)惊世绝俗(之作)。(他)还喜欢写草书,所写作品都值得爱重。所以即使是他的短诗和醉后的墨迹,(也都)被人争相传阅。考生要把握动词和人物、事理关系。“发其愤闷”是动宾结构,“于歌诗”是“发(抒发)”的状语,表示抒发情感的方式,故“发其愤闷于歌诗”应断在一句内,故排除CD;“喜(喜
6、欢)”的对象是“草书”,故“草书”之间不能断句,故排除A。故选B。20、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文本内容,对选项中的文史典籍、古代职官、科举制度等方面做出判断。A项,“论语”错误,“论语”应改为“春秋”。故选A。21、本题考查归纳情节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正确解答这类题,需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仔细进行对照,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主要注意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问题。D项,“重用范文正公、苏舜钦等三四位大臣”错误,依据第三段“天子奋然用三四大臣,欲尽革众弊以纾民。于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