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6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 河北省 石家庄市 复兴 中学 高中语文 第二 单元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 吟学案 答案 新人 必修
- 资源描述:
-
1、6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班级 姓名 小组 第 号【学习目标】1能说出作者生活的历史背景,2. 能学会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3能学会运用典故的鉴赏方法,分析词。【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典的 鉴赏方法难点:体会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情感。【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度过了初中向高中过渡的过渡期,而且已经学习过必修一必修二,在一定程度上各模块都具备一定的基础,因此应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针对我们的特点可采用感情朗读和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鉴赏。【导学流程】【自主学习】早读内容:背诵定风波一回顾旧知识二基础知识感知1.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
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参加耿京抗金队伍,为掌书记。次年南下,历任承务郎、建康通判及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曾多次上书,陈抗金恢复大略,均未被采纳。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罢官。隐居江西上饶、铅山等地达二十余年,其间两度被起用,但都不长。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又被起用,次年被派往镇江任知府,为北伐作准备,因反对韩侂胄立即出兵的计划,又被罢官。开禧元年(1205年)回铅山隐居,两年后忧愤而死。辛是南宋词人中最杰出的代表。其词无论数量、质量,皆冠两宋。人称(“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其词奔放激越、沉郁悲壮,与北宋苏东坡并称(“
3、苏辛”),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有(稼轩长短句)。 2写作背景辛弃疾于绍兴十年(1140)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这时距北宋的败亡已13年。他的祖父辛赞曾在金朝做官,但心怀宋室,常带着辛弃疾指画山河谛观形势,要待时机成熟,起兵抗金复国。辛弃疾21岁时,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他乘机聚集成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王朝。南来后,他一再奏表进言,主张北伐抗敌。但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官员及管理治安、财政的职务,并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他在担任地方官的任上,积极练兵备战的做法,不断遭到投降派的反对和破坏。朝廷对他总是起而又黜,罢而又用,他则一贯是招之即来,麾之即去,不论出仕或归
4、隐,从不放弃自己伐金复国的政治、军事主张。但由于政敌的排挤、陷害,他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直到67岁志未遂而死去。3关于水龙吟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那是因为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所以,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074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