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礼记》二则-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10分钟课前预习练(部编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礼记 22 礼记二则-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10分钟课前预习练部编版 2021 2022 学年 年级 语文 下册 10 分钟 预习 部编版
- 资源描述:
-
1、22 礼记二则课前预习记录 月 日 星期 我来读课文 比较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选自清代刘开的孟涂文集)【注释】奚:怎么。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弗学,不知其善也( )(2)教然后知困( )(3)君子学必好问( )(4)
2、然后能自反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人不知而不愠B教者必知之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C人之学也,或失则多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虽有至道不足为外人道也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3、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4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田间小路)C不独子其子(以为子)D货恶其弃于地也(坏的)5翻译下面句子。(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6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馀荫、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_。(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入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
4、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_。7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节选自礼记学记)乙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日:“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5、”孔子曰:“丘来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选自史记,有删改)注进:继续学(新内容)。益:增加、加深。有间:过了一段时间。为人:作曲的人。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此之谓乎丘未得其为人也B弗学,不知其善也孔子学鼓琴师襄子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学而不思则罔黯然而黑,几然而长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弗食,不知其旨也。10
6、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11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具体分析。阅读大道之行也,回答问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
7、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修:归:作:13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14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文,体现了大道之行也中所构想的理想社会,其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能与大道之行也“_”和“_”相对应。15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学习是生命中永恒的
8、话题。阅读文言语段和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请就如何学习提出几点建议。(链接材料一)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链接材料二)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注)紫业:清素之业,即士族所从事的儒业。履立:操行。堕慢:散漫。凌:侵犯,欺侮。文学常识对对碰。16文章来源。孔子,_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_学派的
9、创始人。本文选自_。礼运,礼记中的一篇,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_的著作。礼记,儒家经典之一,_(朝代)_编者)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你知道的儒家经典著作还有_。17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选自_。_,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_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_编纂的,共_篇。辨析音字词 18给下列划线字注音:_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_编纂货恶其弃于地也门闩19【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 )自反( )自强( )教学相长( )弗食( )其旨( )20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嘉肴( )弗( )教学相长也( )旨( )兑命( )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
10、矜( )男有分( )货恶其弃于地也( )句子默写21默写。(1)知不足,_;知困,_。(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_。(3)_,不必藏于己;_,不必为己。(4)是故_,_,故外户而不闭。(5)虽有嘉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是:_,_。(6)虽有嘉肴中一文中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的句子是:_,_,_。(7)大道之行也一文描述的“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_,_,_。(8)大道之行也是一片名文,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_,_。22礼记的大道之行也中表达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白己的子女的意思的句子是:“_,_。”拓展微写
11、作 23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学生应积极地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实践,为创建和谐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请你就自己的一次社会实践经历,写个片段。200字左右。参考答案1好处 困惑 喜欢 反思2B3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善:好处。(2)句意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困:困惑。(3)句意为: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好:喜欢。(4)句意为: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省。反:反思。2本题考查文言的一词多义。A.连
12、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B.动词,知道/动词,知道;C.有的人/有时;D.名词,道理/动词,说;故选B。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好:喜欢;而,连词,表转折,却。【点睛】参考译文:【甲】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乙】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
13、”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4D5(1)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2)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7示例: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14、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解析】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D.“货恶其弃于地也”的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恶:厌恶,憎恨。不是“坏的”。故选D。5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207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