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课时作业28:第2课 诗两首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课时作业28:第2课 诗两首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课时 作业 28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诗两首一、语言表达专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有能望其项背的。诗人在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信手拈来,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漫步于康桥,举步维艰,写下了这首诗。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徐志摩的诗可谓独树一帜,他的诗富于想象,意境清新,风格柔美飘逸。先秦哲学起源于对人生、社会的
2、忧患,先秦诸子周游列国,大多席不暇暖,以谋求天下由“无道”转变为“有道”的格局。ABC D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是()A戴望舒曾熟读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苏联学者契尔卡斯基说过,就多愁善感的气质说,戴望舒也接近魏尔伦。B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C.五四放歌天路致橡树近日,2016年“三节”群众文化活动“迎新春诵经典”大学生专场诵读会在一首首激情澎湃的诗歌中拉开了序幕。D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为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
3、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直到五四之前,中国诗坛还是旧诗一统天下。_新诗的倡导者们主张废除陈旧的格律,其着眼点当然不仅仅在于形式。尽管旧诗曾有灿烂的过去,但到了20世纪初,已成强弩之末。它那固定的形式、格律,已使它很难容纳新的思想、新的内容。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向旧诗所代表的传统思想与美学观念发起挑战。很难适应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和读者的审美要求。ABC D4下列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B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C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D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5下面的一副对联,被打乱了顺序,请将其整
4、理为一副较为工整的对联。康桥河边旷世伟人多情游子橘子洲头作别西天云彩书写壮志豪情上联: 下联: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对于雨巷这首诗的欣赏,也许会把它当成一首单纯抒写愁怨或抒写爱情的作品去理解;而知道时代背景和诗人身世的读者,即领略出这是诗人在以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的飘然而去作为象征。二、阅读理解专练(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寻 梦 者戴望舒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去求无价的珍宝吧。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
5、那金色的贝。它有天上的云雨声,它有海上的风涛声,它会使你的心沉醉。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当你眼睛矇眬了的时候,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7下面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一节交代了“梦”的奇妙与娇妍,揭示了人们向往“梦”的原因,并总结了“梦”的特点,即“无价”“珍宝”,让读者体会到“梦”的可贵性、重要性,有统领全篇的作用。B作者运用了虚实结合、以虚写实的手法,将虚幻的“梦”写成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精品原创》201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课件:3.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