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同步检测 第二单元 第8课 方山子传.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案导学设计 唐宋散文选读
- 资源描述:
-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B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C问余所以至此者D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答案D解析A项遗像:古义,流传下来的样子;今义,死者生前的相片或画像。B项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C项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因果连词。2下列各句的“过”与“裘马过世家”中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余谪居于黄,过岐亭B一日,大母过余C我腾跃而上,不过数刃而下D是谁之过与答案C解析C项为“超过”,与例句相同。A项为“经过”,B项为“看望”,D项为“过错”。3与“因谓之方山子”中的“因”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因与余马上论用
2、兵及古今成败B因利乘便C因遗策D因河为池答案A解析A项与例句都为“于是”,连词。B项趁着,介词。C项沿袭、遵循,动词。D项凭借,介词。4下列各句中“而”字表承接关系的是()A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B方屋而高C而岂山中之人哉D(方山子)使骑逐而射之答案D解析A项表转折。B项表并列。C项表转折。【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9题。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3、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
4、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崇B往往阳狂垢污 阳:表面C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等:等同D余谪居于黄 谪:贬官答案B解析阳:同“佯”,假装。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A解析A项“而”:都是连词,表顺承。B项“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C项“于”:介词,在/介词,比。D项“其”:代词,他的/副词,大概,表推测。7方山子的一生可以用“侠”“隐”两个字来归纳,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均能表现其“侠”的一组是()闾里之侠皆宗之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从两骑,挟二矢,
5、游西山怒马独出,一发得之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A BC D答案A解析表现的是方山子的“隐”。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好的文章表意,常采用暗示的手法,如本文中“俯而不答,仰而笑”,写的是陈慥有无限感慨,可是没有明说,留给读者自己去体会。这样写,留有余地,表现力却更强。B文章最后写“光、黄间多异人”,而自己却“不可得而见”,于是推测方山子或许可以看到他们,从这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将方山子归于“异人”一类。C本文与一般的传记不同,不是以陈慥的经历为线索,而是以自己的观感为线索,这样写,内容就显得更真实,更富于情趣。D文中描写陈慥的语句,简洁而生动。能够使读者如闻
6、其声,如见其人。答案B解析文章最后一段是推开一笔,由叙光、黄间多异人以暗示方山子也是异人。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译文:逐渐长大成人后,就一改往昔所为专心读书,希望通过读书施展自己的抱负。但始终没有得到朝廷赏识重用的机会。(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译文:借此机会与我在马上谈论军事及古往今来的成败得失,自认为是当世的豪杰、志士。【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叶嘉传苏轼叶嘉,闽人也。少植节操,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天子见之,曰:“吾久饫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
7、!”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少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令人爱之,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尚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薾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
8、:“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节选自苏东坡全集)注陆先生:陆羽,被后人称为“茶圣”。饫(y):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山薮:深山密林。薾(n):疲困的样子。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B解析A项“善”,认为好;好的。B项“其”均解释为“一定”。C项“因”于是,就;凭借。D项“既”,在以后;既然。11下列五句话,分别编为四
9、组,都能体现皇帝对叶嘉的赏识的一组是()少植节操幸惟陛下采择至此上鼓舌欣然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其忠可谓尽矣AB C D答案B解析未能体现皇帝对叶嘉的赏识。12下列对原文的写作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写法别具一格,以拟人的手法写茶,以人喻茶,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表现茶的品质。B本文还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既以人喻茶,又以茶喻人,虚实相生,人中有茶,茶中有人。C苏轼为叶嘉作传,叙述茶的功德,目的在于表达个人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D苏轼借茶言志的写法,还表现在通过对叶嘉命运沉浮的描写,含蓄表达出作者的怀才不遇。答案D解析“怀才不遇”牵强附会。13断句与翻译。(1)用“/”给文
10、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译文: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译文:答案(1)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2)砧板斧子在你面前,锅鼎就在你的背后,将要烹煮你,你觉得怎么样?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参考译文叶嘉,福建人。年轻时就注重培养好的气节品行,出游时遇见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很奇特,记下他的言行并在当时传颂。皇帝读了有关他的言行的记录,认为很好,就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822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4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精品课件 廉颇蔺相如列传 3.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