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 单元 教案
- 资源描述:
-
1、单元整体设计单元名称第六单元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珍爱我们的家园”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本单元重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三首。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古诗三首的每一首诗都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让学生感悟祖国河山的美丽,为此而自豪。旨在教育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害处,保护环境,为环保做出贡献。(2)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关键句子来表达自己观点的。每篇课文中作者都有意地写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如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明
2、确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青山不老中“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三黑和土地中“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一句贯穿全文,使读者从心底里体会到翻身农民爱土地胜过爱生命的真实感受。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会利用关键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二、单元教学目标1.教学内容: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珍爱我们的家园2.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包括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古诗三首的每一首诗都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让学生感悟祖国河山的美丽,为此而自豪。旨在教育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害处,保护环境,为环保做出贡献。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明确表达出
3、了作者的观点。青山不老中“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三黑和土地中“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一句贯穿全文,使读者从心底里体会到翻身农民爱土地胜过爱生命的真实感受。3.单元教学目标:会写14个生字,23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江南春。默读课文,能把握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抓关键句方式把握文段主要观点。体会说明文的特点,学习说明文的方法。体会三黑和土地文章表达方式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脆弱,体会人们对土地的热爱,激发孩子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三、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字,背诵或默写诗文片段,让学
4、生通过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具有新鲜感的词句,融人情境,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让学生感悟祖国河山的美丽,为此而自豪。旨在教育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害处,保护环境,为环保做出贡献。语言运用:能够全面、准确地理解别人的观点,尊重不同意见。结合对方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观点时,要简洁明了,有理有据。思维能力:学习倡议书格式,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写倡议书,能把自己倡议的内容、意义说得清楚明白,有条理,能从内容、格式两方面修改倡议书。审美创造:通过课文讲读了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珍爱地球家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词之美,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能阅读非连续
5、性文本,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四、教学重难点:1.能交流在朗读和感悟古诗词中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句时可运用的学习方法。2.能说出段落表达的观点。3.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关键句子来表达自己观点的。4.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单元主备人: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17、古诗三首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语言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审美创造: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思
6、政元素: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热爱人民。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难点: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教学准备:搜集有关课文的资料,多媒体课件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一、 环节一:谈话导入教师活动: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好节奏。3.教师指名朗读古诗。学生活动:1.学生交流资料,浪淘沙是词牌名。作者介绍。2.学生自由练读。3.学生朗读古诗。活动意图:提供自学提纲,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既目标明确,有章可循,又不拘形式,方法灵活。环节二:质疑探究教师活动:1.解释下词语
7、的意思。2.引导学生理解诗意。3.品读,深化理解。学生活动:1.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九曲:簸:天涯:直上:2.学生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3、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活动意图: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说诗意,是为了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对诗句的深入理解,能使学生对诗人有更多的了解,对古诗有更深的思考。环节三:小结检测交流诗意,拓展课外古诗,布置作业。教师活动:1. 交流诗意。2. 拓展课外古诗。学生活动:1、 交流本节课所学古诗诗意。2、 收集课外古诗。活动意图:教师讲解古诗后,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旨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阅读能力。让学生收集课外古诗,拓展知识面。作业
8、设计基础作业:抄写字词。巩固作业:巩固:背诵浪淘沙。提升作业:和小组同学说一说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板书设计浪淘沙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奋发有为的精神豪迈浪漫的气魄课时教学设计课题17、古诗三首课型:新授课时:第二课时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读懂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体会诗人感情,感受古诗意境。语言运用: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审美创造:体会诗人感情,感受古诗意境。思政元素: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热爱人民。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
9、描绘的景色。难点: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教学准备:搜集有关课文的资料,多媒体课件学习活动设计:(第二课时)环节一:复习导入教师活动:1.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解释题目。2.介绍作者。3.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4.理解重点词语,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可以结合注释理解。学生活动:1.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2.了解作者。3.读准字音,注意节奏。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活动意图:让学生按照上节课学习的方法来学习古诗,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方法,提升语文素养。环节二:质疑探究教师活动:用自己的话说说诗
10、句的大意。2.品读古诗,深入理解。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活动:1.说一说诗句的大意。2.学生谈谈对古诗的理解。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活动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环节三:一、合作学习书湖阴先生壁教师活动:1.理解诗题。2.了解作者。3.理解重点词语: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一水护田:指一条小河环绕田野流过。两山排闼送青来:排,推的意思;闼,指门。这句采用拟人手法,说两座青山推开院门,送来莽莽青翠。4.说说诗句的大意。学生活动1.解题:书湖阴先生壁是作者访问朋友湖阴先生,被湖阴先生的人格及家周围清新环境所吸引
11、而写下的诗,并将它题写在湖阴先生的墙壁上。“书壁”,即题写在墙壁上的诗。 2.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3.理解重点词语。4.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活动意图:让学生按照上节课学习的方法来学习古诗,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方法,提升语文素养。作业设计基础作业:做小练习册。巩固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三首。提升作业:搜集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板书设计江南春江南美景 烟雨楼台忧国忧民之情书湖阴先生壁院里: 茅檐 花木院外: 一水 两山景美人更美桥山洪咆哮而来 势不可当人们你拥我挤 跌跌撞撞老汉忠于职守 舍己为人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检查签字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室课时教
12、学设计课题18、只有一个地球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能正确工整地书写11个生字,理解“晶莹、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破碎、和蔼可亲”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语言运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说出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课文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思维能力:联系实际思考,“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的含义,认识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事。审美创造:认识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事。体会课文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思政元素:爱国
13、主义教育,激发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保护环境。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难点: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树立起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准备:搜集有关课文的资料,多媒体课件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图片导入出示图片,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宇航员拍摄的地球图片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3.释题,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是一个怎样的地球?4.读课文,概括大意。学生活动:1.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然后结合自己对地球的了解,同桌间相互交流。2.学生齐读课题。3.学生质疑课题。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
14、方式读课文。活动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无效学习现象的发生。环节二:朗读课文,互相评价教师活动:1.全班交流板书: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资源有限,生态灾难无处可去,精心保护。2.学生概括内容后,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3.指名一位同学读地球累了,师生评价。学生活动:1.根据板书的内容,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学生根据原来所学内容,说一说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3.学生读诗歌地球累了(节选),读后谈自己的感受。活动意图教师适当补充资料,点拨指导,使学生从内心意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环节三:书写字词,拓展练习教师活动:1.学习课后11个生字,15个词语。
15、2.谈谈对“如何去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的想法。学生活动:1.学生学习11个生字,15个词语。2.小组交流对“如何去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的想法。活动意图:围绕课题,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掌握字词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作业设计基础作业:抄写生字。巩固作业:朗读课文。提升作业: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板书设计只有一个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资源有限,生态灾难无处可去,精心保护课时教学设计课题18、只有一个地球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二课时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练习书写生字词语。语言运用:抓重点词句,深入研读课文。思维能力:联系实际思考,“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
16、破碎了!”这句话的含义,认识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事。审美创造:认识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事。体会课文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思政元素: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热爱人民。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难点: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树立起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准备:搜集有关课文的资料,多媒体课件学习活动设计:(第二课时)环节一:围绕感叹,研读课文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教师活动:1. 了解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2.结合
17、地球的一些实际数据,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学生活动:1、学生齐读宇航员遨游太空所见的地球。2.联系实际,学生同桌交流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活动意图:围绕宇航员的感叹,认真研读课文。教师适当补充资料,点拨指导,使学生从内心意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环节二:地球“自然资源有限”教师活动:1.了解地球的“渺小”2.学习本段的说明方法。3.了解地球的自然资源有限。学习第三自然段。4.了解地球的生态灾难。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学生活动:1.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宇宙”与“扁舟”对比,衬托出地球的渺小)2.以列数字的方式说明地球相对宇宙的渺小。3.学习第
18、三自然段,体会地球的可爱,懂得珍惜地球的自然资源。4.学习第四自然段。联系实际展开会议与想象,体会地球“太容易破碎了”。活动意图:以提出问题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学会层层深入的说理方法,突出保护地球的重要性。环节三:层层深入,得出结论教师活动:1.科学家证明什么?是何意?科学家设想什么?是何意?2.展开想象,说说人类别无去处的结果?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列出保护地球切实可行的办法。学生活动:1.科学家证明了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颗星球,由此告诫人类要保护地球。2.科学家设想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3.“保护地球”结论的得出:先从地球的美丽
19、与渺小读起,激发人们保护地球的情感。活动意图: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课文学习中渗透,把范围缩小到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让问题更符合实际。作业设计基础作业:完成同步课时练。巩固作业:工整的抄写词语。提升作业:设计一则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板书设计18.只有一个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资源有限,生态灾难无处可去,精心保护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检查签字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室课时教学设计课题19*青山不老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品味文本中的词句,理解作者蕴涵其中的感情。语言运用:领会文章深厚的主旨,体会文章对于残酷战争的
20、控诉。思维能力:领会这篇微型小说蓄势和铺垫的重要性以及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审美创造:理解作者蕴涵其中的感情。体会文章对于残酷战争的控诉。思政元素:爱国主义教育,观看红色电影。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知道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2.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难点:理解“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教学准备:搜集有关课文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活动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谈话导入教师活动:1. 同学们,课前老师已经请大家查阅了资料,在你们的印象中,晋西北是个怎样的地方?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生活动:1.学生交流查阅到的资料。讨论晋西北这个地方。
21、2.学生齐读课题。活动意图:教师点明今天学习的内容是讲述一位八十一岁老人创造奇迹的事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一探究竟的欲望。环节二:深入交流,了解奇迹教师活动:1、检查预习。出示词语,指名读,师生评价,纠正。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3.了解奇迹,感悟精神。4.默读1-3自然段,明白创造奇迹的艰难。学生活动:1.生齐读一遍,教师正音。2.学生概括本篇课文主要内容。3.请学生读一读这段话,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4.朗读第二自然段,明白“这个了不起的奇迹是老人在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条件下创造出来的”。活动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一探究竟的欲望。环节三:奇迹延续,感悟精神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与韩荆州书习题课件语文版20180803239.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