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自相矛盾课堂实录(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5 自相矛盾 课堂实录 部编五 年级 语文 下册
- 资源描述:
-
1、15 自相矛盾课堂实录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成语故事吗?生:喜欢2.师:请你观察老师出示的画面,能根据画面说出一个成语吗?(课件出示图片,学生看图说成语揠苗助长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刻舟求剑亡羊补牢画蛇添足郑人买履)。 3.谈话揭题: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史中的瑰宝,成语故事无疑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语言简洁、内容完整、含义深远的故事,发人深思,耐人寻味。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今天我们要学的第15课就是一个成语,出自于寓言故事。(板书课题:自相矛盾,学生齐读课题。
2、) 4.理解题目:请同学们互相交流对课文题目的理解。(矛是古代人作战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是古代人作战中保护自己的盾牌。“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难一。)5.简介作者,出示课件韩非子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韩非所写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二、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了解这篇课文与以
3、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3.了解文言文。 出示课件:文言文的简单演变;出示课件:文言文与白话文的简单区别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1)楚人:楚国人。 (2)鬻(y):卖。 (3)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4)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5)利:锋利。(6)以:用。(7)弗:不。(8)应:回答。 (9)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教师指导。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
4、,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6.学生自由朗读,熟读成诵。三、再读课文,交流探究1.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楚国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东西也戳不破;又夸他的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2.互相交流:讲述故事时要把哪些问题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3.了解时间、地点、主要人物。(1)师:谁能说说文言文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生:时间:战国时期;地点:楚国;主要人物:一个楚国人。“楚人”(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3课《囚绿记》.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