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七文段组合型语用课件.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专题 七文段 组合 型语用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专题七文段组合型语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是高考试卷中“最灵活”的一个版块,该版块是公认的“高考试验田”,题型灵活多变,内容丰富多彩,历年来常考常新。2018年高考首次出现“1拖3”试题,2019年、2020年、2021年高考延续这一考查方式,而且2021年高考在“1拖3”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出现了“1拖2”试题。这类题以语段材料为载体,以情境化设题为主要命题方式。就考点来说,词语、病句和连贯历久弥新,标点与修辞成为亮点,压缩与变换句式重新火热。考情分析1.选材特点:“1拖3”试题和“1拖2”试题的选材多种多样,注重传统文化材料和科学类材料,生活化倾向比较明显,贴近现实生活,有利于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2、提高科学素养。2.命题特点:命题思路更加清晰开阔,命题形式更加灵活,可能会进一步组合其他考点进行考查,考试难度不断变大,情境化设题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逐步增强。3.备考指导:平常心对待考点的变化。考点变化频繁,需要以常考考点为复习基础,兼顾其余考点,不能忽视扩写、仿写等考点的复习。强化对考点的精深理解。如2021年新高考卷第20题要求分析修辞手法的构成和表达效果。关注常规考点新变化。如2021年全国乙卷第21题考查压缩语段,但加入“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的要求,突出对句式和逻辑关系的考查,试题的综合性提高。关注热点材料。多搜集有关社会民生、传统文化和科技发展等方面的热点材料,丰富材料储备。关注新
3、高考题型,如2020年新高考已考修辞,2021年全国甲卷“1拖2”试题就考了修辞。4.答题策略:(1)根据语段表达方式的特点,整体梳理语段。“1拖3”试题和“1拖2”试题的材料多是说明性文本或论述性文本,说明性文本一般围绕说明对象从不同角度揭示说明对象特征,论述性文本一般围绕观点举例阐释,这些文本往往有一个主题。因此考生要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清楚文本的主题,有效把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和前后文意思。(2)抓住关键,各个击破。词语辨析题,要分清两个词语在语素上的异同点,注重将语素不同点和前后文的对象、感情色彩等结合起来分析,同时考虑所选词语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病句修改题,注重句式结构和语序方面的问题。
4、解题技巧上注重将四个选项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点(语病可能出现的地方),还要熟记多层定语语序、多层状语语序等基础知识,增强分析单句的能力。语言连贯题,注重分析前后句子的主语和意思侧重点,不能只关注意思上的衔接,还要关注语法上的连贯。“1拖2”试题,加强对压缩语段和句式变换相关知识的综合理解。关于压缩语段题,要注重梳理文段的层次,合理筛选重要信息,还要注重将压缩信息和选用句式结合起来考虑;关于句式变换题,要注重对整散句互换、长短句互换的理解,并加强训练。角度1“1拖3”试题典例12021全国乙卷,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有人说,互联网虽然实现了我们的一个古老梦想,把远在天涯的人变得,但与此同时
5、也可能恰好相反,把身边的人变得如在天涯,因而引发了一种普遍的担心:当我们越来越习惯于线上的虚拟世界时,我们是否会最终失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过度沉迷有可能让一些人“越来越拥抱技术、越来越忽略彼此”。实际上,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界限也不是那么。研究发现,互联网中的社交关系大多是通过“上传”线下的好友形成的,是现实社交的延续。从空间角度来讲,互联网有助于我们维系远距离的线下关系;从时间角度来看,媒介化创造了一种广泛的双向即时互动。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有助于得到显著提高。()。“虚拟
6、”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实世界为虚拟生活地提供养料,虚拟生活又能激发和充实现实世界的活力。(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近在咫尺 杞人忧天 泾渭分明源源不断B.触手可及 空穴来风 泾渭分明取之不尽C.近在咫尺 空穴来风 非此即彼源源不断D.触手可及 杞人忧天 非此即彼取之不尽A解析第一空,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触手可及:手一伸出去就能触摸到。“近在咫尺”一词常与“远在天涯”相对应,“触手可及”侧重于“能触摸到”。语境说的是互联网拉近了我们与远在天涯的人的距离,故用“近在咫尺”更合适。第二空,杞人忧天: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空穴来风:有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