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3部分 第2单元 第4节 品析艺术技巧.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件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3部分 第2单元 第4节 品析艺术技巧 2014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部分 单元 艺术 技巧
- 资源描述:
-
1、第四节 品析艺术技巧唐玄宗送张九龄白羽扇张九龄是唐代开元年间的著名宰相,他为相贤明,敢于直谏,常惹得玄宗不高兴。开元二十四年,李林甫在玄宗面前举荐牛仙客为尚书。张九龄强烈反对,但玄宗还是重用了牛仙客。接着,玄宗又欲以李林甫为相,张九龄以社稷为重,再次向玄宗劝阻,玄宗很不高兴。李林甫为篡夺相位,乘机私进谗言,诬告张九龄常怀诽谤之心。于是玄宗换相之意已决,他命高力士于秋风萧飒之时赐给张九龄白羽扇。时值秋日,玄宗赠一把白羽扇有何深意?答案 扇秋日而见弃,寓罢相之意。(2012江西卷)阅读报复(文见本单元第一节“考点透析”的“真题探究示例2”),完成后面的题目。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答:_解析
2、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艺术技巧的能力。本文的结尾类似于欧亨利式的小说结尾,使主人公命运、情节陡然逆转,突然让阅读者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回味无穷,发人深省,久久难以忘怀,并借此深刻地反映主题。答案 特点:故事情节发生逆转;具有喜剧色彩。艺术效果:呼应前文;出人意料,令人回味;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了主旨。听课记录限定时间:你应该在20分钟内完成题目。方法指导:做题前,你应关注以下两点:1.注意小说是如何进行布局谋篇的;2.了解小说结尾的各种作用:卒章显志,总结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戛然而止,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示例1】(2
3、011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这是你的战争!”宗 璞 昆明下着雪。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几个学生从明仑大学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This is your war!”前几天,学校举行了征调动员大会。盟军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大批新式武器和作战人员,由于言语不通,急需译员。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入伍,其他年级的也可以志愿参加。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他刚上完课。无论时局怎么紧张,教学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一起走的几个学生问:“做志愿者有条件吗?”弗之微笑答道:“首先是爱国热情。英语也要有一定水平,我想一个大学生的英
4、语水平足够对付了。”他看着周围的年轻人。谁将是志愿者?他不知道。可是他知道那些挺直的身躯里跳动着年轻的火热的心。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学生,恭敬地鞠躬。“孟先生,我们是工学院三年级的,愿意参加翻译工作。”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很一般,只亲切地看着他们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脸庞,乱蓬蓬的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一个学生接过,擦了雪水,又递给另一个,还给弗之时已是一块湿布了。雪越下越大了。弗之把那块湿布顶在头上,快步往回走。这时,一个年轻人快步跟上来,绕到前面,唤了一声:“孟先生。”弗之认得这人,中文系的,似乎姓蒋。他小有才名,文章写得不错,能诗
5、能酒,也能书能画。“孟先生。”那学生嗫嚅着又唤了一声。弗之站住,温和地问:“有什么事?”蒋姓学生口齿不清地说:“现在四年级学生全部征调做翻译,我我”弗之猜道:“你是四年级?”“我的英文不好,不能胜任翻译。并且我还有很多创作计划”“无一例外。”弗之冷冷地说,并不看他,大步走了。蒋姓学生看着弗之的背影,忽然大声说:“你们先生自己不去,让别人的子弟去送死!”弗之站住了,一股怒气在胸中涨开,他回头看那学生。学生上前一步:“只说孟先生是最识才的,叫人失望。”弗之转身,尽量平静地说:“你,你无论怎样多才,做人是不能打折扣的,一切照规定办。”弗之走得很慢,自觉脚步沉重,回到住处时,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
6、此刻,弗之的外甥、生物系学生澹台玮正在萧子蔚老师的房间里。玮是三年级,但学分已够四年级。师生两人对坐在小木桌旁,讨论着生物学的问题。子蔚感到玮有些心不在焉,已有点猜到他的心思。待讨论告一段落,玮说:“萧先生,我要做的事是要和您说的。”子蔚微笑道:“不是商量,是通知?”玮道:“也是商量。”他停顿了一下,说:“我只觉得战场和敌人越来越近,科学变得远了,要安心念书似乎很难。”“可是你并不在征调之列。生物化学是新学科,需要人开拓,要知道得到一个好学生是多么不容易。我也很矛盾。”子蔚站起身,走到窗前。雪已停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玮也走到窗前,默默地望着窗外。过了一会儿,玮转身向着子蔚:“我会回来的
7、。”“那是当然。”子蔚说。玮向子蔚鞠了一躬。子蔚向前一步,拉着他的手郑重地说:“我尊重你的决定。”玮再鞠一躬,走出房间,回头说:“萧先生,我去了。”子蔚默默地看着他下楼,又到窗前,看他出了楼门,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节选自长篇小说西征记,有删改,标题为选者所拟。)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答:_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艺术技巧的能力,具体考查对细节描写的分析。孟弗之先生将叠得方整的手帕递给志愿应征的大学生擦脸上的雪水,而后又将已是湿布的手帕顶在自己的头上,这些细节都表明孟先生对应征学生的欣赏、爱护、支持、赞扬,并且由衷地高兴。答案 面对洋溢爱国热情、要求做志愿
8、者的学生,递手帕的行动表现了孟弗之作为老师的嘉许和关爱;学生间的接、递,表现了志同道合的同学间的默契;师生间的递、接、还,表现了彬彬有礼的师生在民族大任的召唤下情感的水乳交融。【示例2】(2011安徽卷)阅读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文见本单元第一节“考点透析”的“真题探究示例1”),完成下面的题目。按照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对小说中画线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答:_(2)指出小说中画线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答:_解析 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赏析语言应从语言的风格特点、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等方面考虑。分析“它自己就会叫起来”这句
9、话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抓住人物的特点分析描写方法。在这段文字中,彼贝的委屈伤心和下文他父亲的严厉冷漠形成对比,也正是彼贝的委屈伤心让善良的巴尔塔萨决定把鸟笼白送给他,在结构上的作用也就非常明显了。答案(1)运用了夸张、比拟手法;写出了鸟笼的精美,表达了老大夫对鸟笼的赞赏之意。(2)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推动情节发展,是下文巴尔塔萨送鸟笼的直接原因。【示例3】(2011山东卷)阅读审丑(文见本单元第三节“诊断自测”),完成下面的题目。结合文意,赏析两处画线部分。(1)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答:_(2)心坠得他累。答:_解析 本题考查品析
10、艺术技巧的能力。画线的两个句子描写的都是人物心理的细节。分析时要结合上下文深入理解人物的心理,抓住画线句子中的重要词语:(1)句中的“板硬”“恶心”;(2)句中的“坠”“累”。答案(1)侧面描写,通过写“不少人”脸上的表情来表现曾老头的丑陋(或“在不少人世俗的眼光里,曾老头做人体模特是丑的”)。(2)心理描写,“坠”字形象刻画了赵无定此时的内心感受,表现出此时无定对老人的同情和对小臭儿夫妻言行的反感。【命题揭秘】小说的艺术技巧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从考试的角度看,对艺术技巧的分析鉴赏,就是分析小说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这个考点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1文中的表现
11、手法(如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有什么作用?或: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文中画线句子(或段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的?4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5分析文章开头、结尾的表达技巧。“品析艺术技巧题”的答题技法:(1)一定要注意小说对人物自身的描写技巧,如肖像、心理、动作(细节)、语言描写等,更要注意人物间的相互对比、映衬技巧及环境衬托作用,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实写和虚写。(2)小说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分析时要注意视野的广阔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