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3)课件:第四专题《非攻》(共34张PPT).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非攻 2015 2016 学年 高中语文 苏教版 必修 课件 第四 专题 34 PPT
- 资源描述:
-
1、清末学者评墨子张自牧在论说墨子的科技成就时说“墨子为西学鼻祖”;郭嵩焘认为耶稣视己如人的教义是墨子兼爱的意思;梁启超针对当时的国情,提出“将要救之,惟厥墨学。”墨子生平简介墨子(约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名翟,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墨子的主张大概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伦理思想,是墨子学说的理论基础,即(兼爱);二是政治思想,即尚贤、尚同和(非攻);三是经济思想,即节用、节葬和非乐;四是宗教思想,即天志、明鬼和非命,提出认识客观事物应以“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作为判断是非
2、取舍的标准。儒墨思想比较孔子对周代早期的传统典制、礼仪、艺术等抱以同情理解的态度,并从伦理上予以解释,论证它们的意义,他对古代文明的态度是理性化并加以合理化,他是位有修养的君子。墨子与孔子相反,质疑周代传统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并力求使之简化,而且照他看来更为适用。墨子对古代文明持批判态度。他是一位充满战斗精神的布道家和游侠。墨子是孔子之后出现的重要哲学家。其名声和思想影响在当时与孔子不相上下,但墨子对儒家是持批判态度的。孔子讲仁义,孟子讲仁政,均从道德出发,要求不求回报的付出。墨子讲兼爱,从利害出发,我不爱人,人亦不爱我。爱是求回报的投资。儒家不信鬼神。墨家信鬼神。墨子的思想主张“诸侯不相爱,则
3、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中;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众必劫寡,富必侮贫,贵必做贱,诈必欺愚。几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兼爱的实质就是“爱利百姓”,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兼相爱,交相利墨子的思想主张以“兼爱”为根据,提出的“七不”准则“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做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这个准则是历史上最早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准则。墨子所谴责的“攻”不是发生在本国内部,而是发生
4、在国与国之间。墨子反对非正义的战争“攻伐无罪之国”,支持正义战争“诛灭无道之君”,如武王伐纣等。发明防御体系,有效制止战争。解读非攻的意义非:反对,指责非攻:谴责、反对攻打别国的侵略战争。一、解释第一段重点字,翻译句子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园圃:种树之地曰园,种菜之地曰圃。此为偏义复词,圃无义。非:反对,指责。得:得到,这里指捕获。现在有一个人,进入了别人家的果园,偷走了人家的桃子和李子。大家听说了就会指责他,居上位执政的人捕获他之后会惩罚他。此何也?此何也?以亏以亏人自人自利利也。也。以:因为。以:因为。亏:使动,使亏:使动,使亏亏 利:名词用作动词,得
5、到好处利:名词用作动词,得到好处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害了别人的利益而自己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害了别人的利益而自己得到好处。得到好处。至至攘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甚入人园圃窃桃李。入人园圃窃桃李。攘:偷盗。攘:偷盗。甚:严重,厉害甚:严重,厉害 至于偷别人的狗、猪、鸡等家畜家禽的人,他不至于偷别人的狗、猪、鸡等家畜家禽的人,他不道义的程度比进入别人果园偷桃李的人更严重。道义的程度比进入别人果园偷桃李的人更严重。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大了。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兹:通“滋”,更加。甚:严重如果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他的不道
6、义就更加厉害了,罪责也更加深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不辜:无罪。扡:同“拖”,夺至于杀死无罪之人,拿走他的衣服,拿走戈和剑的人,他不道德的程度又比潜入别人家牛栏、马厩并牵走人家牛和马的人更严重。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遇到这种情况,天下有道义的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且指责他们,说这些是不道义的。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则:却从而:跟随他而且誉:称赞别:分别现在最大的不义要算是去攻打别人的国家了,君子却不知道不对了,跟随他而且称赞它,说是道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854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课件:4.11《中国建筑的特征》25张(人教新课标必修5).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