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7单元 第22课 古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7单元 第22课 古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 2022 四年级 语文 下册 单元 22 古诗 教案 新人
- 资源描述:
-
1、21 古诗三首( 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1. 会认本课 7 个生字,会写 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3. 能结合注释、插图等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结合注释、插图等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志趣。3课时第一课时1. 会认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2. 背诵并默写芙蓉楼送辛渐。(重点)3. 能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信念。(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谈话导入。教师口述: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离别是常有的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板书
2、芙蓉楼送辛渐)二相关介绍1.作者介绍王昌龄(?约756),字少伯,唐代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因此他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主要作品:从军行出塞闺怨等。2.背景介绍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丞,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一座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三初读课文1. 听范读。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2. 学生初读。学生自由
3、朗读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检查初读情况。(1) 会读生字。练芙(f)蓉(rng)洛(lu)朗读指导:注意读准翘舌音的字“蓉”,边音的字“洛”。(2) 会写生字,并组词。练芙(芙蕖)蓉(芙蓉)洛(洛阳)壶(水壶)书写指导:“芙蓉壶”都是上窄下宽的字,“洛”左窄右宽。“壶”由三个部件组成:士、冖、业。(3) 积累词语。练寒雨:寒冷的雨。客:指辛渐。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下临长江。吴:镇江在古代属于吴地。平明:天刚亮。楚山:泛指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山。长江中下游北岸在古代属于楚地范围。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四细读课
4、文1.把握诗意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意:冷雨连夜洒遍吴地的江天,天刚亮时送走好友,独自面对着楚山孤影。如果洛阳的亲友问你有关我的情况,你就告诉他们,我的心就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2.品读释疑(1) 品读前两句诗请大家默读前两句诗,看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预设:雨、楚山等。用“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气氛?“楚山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预设:“连”“入”写出了寒雨绵绵不断和无声无息,渲染了离别的黯淡气氛。“楚山孤”表达了作者孤单、忧愁的情感。小结:前两句中有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此题王昌
5、龄一共写了两首诗,本课这首写的是天刚亮时在芙蓉楼送别辛渐的情景,另外一首写是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情景。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这种情感凝聚在诗中的哪个字中?预设:凄凉,忧愁;孤。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前两句诗。小结:王昌龄才华横溢、不拘小节,因而遭人诋毁,被贬。他壮志未酬,在寒雨天与好友分别,心中怎能不孤单、苦闷呢?(板书寒雨天送别好友)(2) 品读后两句诗读一读后两句诗,说说你的感受。预设:诗人笔锋一转,从凄冷孤寂中振作起来,表明自己的信念。小结:诗人没有过多地抒发离愁别绪,而是托辛渐向远在洛阳的亲友表明自己的信念。(板书托友人表
6、明信念)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的什么品格?预设:最后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玉壶自比,表明了自己不会因为官场上的坎坷遭遇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同流合污,随波逐流的心志,表现了自己开阔的胸怀、坚强的性格和高风亮节。(板书胸怀开阔高风亮节)五诗歌主旨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时的表白,表现了诗人藐视庸俗的功名利禄,不向排挤陷害自己的恶势力屈服,永葆高洁品质的崇高气节。六课堂小结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淡写送别朋友的离愁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前两句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诗人自比玉壶,表达了自己不会因为官场的坎坷遭遇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同流合污,随波
7、逐流的心志。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板书寒雨天送别好友芙蓉楼送辛渐托友人表明信念胸怀开阔高风亮节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多音字“单”,会写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塞下曲。(重点)3.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将士们的奋勇。(难点)教具准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谈话导入。教师口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它是一首送别诗,今天,我们来学习卢纶的塞下曲。(板书塞下曲)二介绍作者卢纶,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边塞诗富有战斗生活气息,雄壮感人。主要作品:塞下曲长安春望逢病军人等。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