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学性阅读群文通练 高频主题5 文化反思(含解析).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学性阅读群文通练 高频主题5 文化反思含解析 2022 年高 语文 二轮 复习 文学 阅读 群文通练 高频 主题 文化 反思 解析
- 资源描述:
-
1、高频主题5文化反思很多文学作品本身就包含了浓郁的文化反思意识:鲁迅以笔为刀,深入剖析了中国国民的精神弱点;老舍通过北京市民社会这个独特的角度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崭新的透视,体现了“笑中有所思”的艺术魅力。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作品,作为文字符号总是负载着文化意义,这些文化意义深入到文学作品的深层,成为一种“底色”,我们通过阅读文本反观作品文化思想、文化意义,就是寻求这个“底色”的过程。一、(2021江苏泰州第二次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西津古渡叶兆言到镇江,不吃锅盖面,不看一眼西津古渡,基本上算是白来。再做个减法,锅盖面也可以不吃,西津古渡不能不看。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有着真正的中国文化
2、,而且还是文化中的精华。西津古渡是个很好的历史标本,是一块年代久远的活化石,你来了竟然不看一眼,太可惜。镇江的好风景差不多集中在一起,沿长江一字排开,最适合时髦又实用的一日游。现代化的交通便利,能让你不经意间,最大附加值地看到很多风景。你不妨先去焦山景区,匆匆看一眼瘗鹤铭,中国书法史上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块碑,笔法之妙为“书家冠冕”,对后来的书法影响巨大。焦山碑林在全国排名第二,能紧随著名的西安碑林排在老二,可见收藏丰富,同时又必须精益求精。看过大名鼎鼎的瘗鹤铭,你便可以飘然而去,接着上北固山。北固山上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江山英雄难觅,当年毛主席他老人家坐飞机经过镇江,看
3、着下面的美丽景色,感慨万千得意非凡,立刻让秘书笔墨侍候,默写了两首宋人辛弃疾与镇江有关的诗词。北固山上还有甘露寺,刘备曾在这里招过亲。如果你更喜欢民间神话传说,干脆再接着去金山,在金山寺烧一炷香,想象一下许仙,想象一下白娘子,想象一下法海。法海是金山寺的开山祖师,他居住的地方叫“法海洞”。然后你就应该去西津古渡了,说起镇江,最应该向大家隆重推荐的一定是这个地方。还是那句话,你可以不吃锅盖面,不喝恒顺的老陈醋,甚至不去最著名的那三个“山”,但是一定要去西津古渡,这里才是重点,才是最大的代表,你一定要去。也不用往太远处引用,就说说唐诗宋词,有意无意间,你肯定会遭遇到这个西津古渡。李白、杜甫、白居易
4、、王安石、辛弃疾,反正古诗词里能留名的那些显赫人物,南来而北往,都会在这留下他们的足迹。为了更好地了解西津古渡,你最好能够看一眼中国地图,看一看滚滚长江如何向东流。人们印象中,万里长江像一条龙,从西边蜿蜒过来,一路向东,很少有人会去想,它最北面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当然是在长江下游,就在江苏境内,就在镇江。镇江是长江的最北端,从江西的九江开始,长江以一个很大角度向北偏移,这意味着镇江像个牛头那样,有力地顶向了北方。西津古渡恰恰在这个关键位置,就在牛角尖上,它是整个江南的最北,在纬度上,甚至要比安徽的省城合肥更偏北。若没有中国文化知识,不知道历史和地理,没时间概念,没空间意识,西津古渡的意义会大打折
5、扣。除了一条仿旧的石板古街,一家家砖木结构的店铺,一栋栋飞檐雕花的客栈,一个元朝的古塔,一些洋人留下的老房子,你可能什么也没看到。你会想不明白地追问,长江在哪,古渡口又在哪,为什么这些似曾相识的旧门面、旧街道,就应该具有特殊意义。名人走过的地方太多,到处都可能有他们留下的印迹,不就是一个准备过江的古渡口吗,不就是留下几首大家会唱的古诗词吗,万里长江能过江的地方太多了,凭什么就应该这个渡口最有名气?好吧,那只能再往前说,晋楚更霸赵魏困横,事实上西津古渡的重要性,直到东晋南迁,才真正开始体现出来。永嘉之乱让司马氏的王朝摇摇欲坠,中原开始水深火热。大批北方难民纷纷逃往江南,其中有个叫祖逖的好汉,率亲
6、族宗党几百家一同南迁。那时候,司马睿发给祖逖一千人的食粮和三千匹布,让他自己渡江去招募军队,能做到哪一步算哪一步。几乎是以卵击石,结果祖逖不畏艰难,不怕流血牺性,从西津渡出发了,渡江北上,船行至长江中间,面对浩瀚江水,他敲着船桨说: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他的意思是说,如果不能收复中原,我就不再回来了。这便是著名的典故“中流击楫”;对于中国人来说,表现的只是一种精气神,“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中流击楫”传承了荆轲的精神。发生在镇江江面上的这个故事,不仅有勇士赴汤蹈火的壮怀激烈,在中国大历史上,还体现了汉族文化以中原为核心的王道思想。东晋南迁之后,尤其是南宋仓皇北顾,习
7、惯于强势的中原汉族政权转为劣势,处于明显下风,镇江的军事桥头堡作用立刻彰显出来。退必须守,进可以攻,镇江在,江南还在,镇江一丢,江南不保。战乱年代如此,和平岁月也一样重要。这里是江河要津,对面就是北方大运河的入口,大运河是古代中国的经济命脉,北去南来,你都得从这个运输的大枢纽走过,西津古渡自始至终离开不了一个实用。如今西津古渡已沦为摆设,只是一个人文景观,正在派着别的用场。西津古渡成为一块文化上的金字招牌,成为穿越时空的一个门洞或者一扇窗户。在这你会遭遇摆脱不了的历史,这个历史中不仅有遥远的过去,很可能还会有未来隐约的身影。(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记游
8、“三山”,没有描绘具体景观,而是叙写了焦山碑林、伟人默写诗词、刘备招亲、白娘子故事,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与文化韵味。B.文章提及“石板古街”“砖木店铺”“雕花客栈”等景观,聚焦西津古渡,又连续发问,启发读者思考它的历史文化价值。C.围绕西津古渡,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文人墨客,但作者仅浓墨叙写祖逖“中流击楫”的故事,旨在表现人物的功业和气度。D.文章强调西津古渡战乱年代与和平岁月一样重要,但内涵发生了变化,战乱年代偏重军事价值,和平年代凸显经济、文化价值,都源于实用。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西津古渡是个很好的历史标本,是一块年代久远的活化石”,作者连用两个比喻
9、,形象地表达了西津古渡的历史悠久和文化价值。B.作者叙述时多处使用第二人称,更直接地与读者进行对话交流,显得亲切自然;同时,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引发读者的共鸣。C.文章最后一段与开头呼应,进一步突出了西津古渡的文化价值、历史意义,作者抚古观今,思考未来,情感浓郁而又不失理性。D.本文语言风格古朴、典雅,既引用了古典诗词,也叙述了古人古事,还介绍了地方风物,表达上契合了西津古渡悠久的历史。3.本文写西津古渡,但也花了不少笔墨写镇江“三山”景区,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叶兆言认为,好的文学作品“始终带有很强烈的抒情节奏感”,人会被吸引。请从情感与表达两方面谈谈这篇文章是如何体现这种“抒情节奏感
10、”的。二、(2021河北邯郸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文本一西湖梦余秋雨西湖的文章实在作得太多了,作的人中又多历代高手,再作下去连自己也觉得愚蠢。但是,虽经多次讳避,最后笔头一抖,还是写下了这个俗不可耐的题目也许是这汪湖水沉浸着某种归结性的意义,我避不开它。初识西湖,在一把劣质的折扇上。那是一位到过杭州的长辈带到乡间来的。折扇上印着一幅西湖游览图,上面清楚地画着各种景致。图中一一标明各种景致的幽雅名称,凌驾画幅的总标题是“人间天堂”。乡间儿童很少有图画可看,于是日日逼视,竟烂熟于心。年长之后真到了西湖,如游故地,熟门熟路地踏访着一个陈旧的梦境。明代正德年间,一位日本使臣游西湖后写过这样
11、一首诗:昔年曾见此湖图,不信人间有此湖。今日打从湖上过,画工还欠费工夫。可见对许多游客来说,西湖即便是初游,也有旧梦重温的味道。这简直成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常用意象,摩挲中国文化一久,心头都会有这个湖。奇怪的是,这个湖游得再多,也不能在心中真切起来。过于玄艳的造化,无法与它进行家常性的交往。正如家常饮食不宜于排场,可让儿童偎依的奶妈不宜于盛装。西湖成名过早,遗迹过密,结果成了一个象征性物象非常稠厚的所在。它贮积了太多的朝代,于是变得没有朝代。它汇聚了太多的方位,于是也就失去了方位。它走向抽象,走向虚幻,像一个收罗备至的博览会,盛大到了缥缈。西湖的盛大,归拢来说,在于它是极复杂的中国文化人格的集合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476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