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攀登世界第一高峰7 沪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攀登世界第一高峰7 沪教版 三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攀登 世界第一 高峰
- 资源描述:
-
1、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35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教学设计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
2、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
3、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蹬、钉、斩、噙、堪”;在语境中理解、积累 “不可逾越、攀援、骤然、斩钉截铁”等词语,指导书写“攀”。2、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文章在时间记录上的矛盾之处,并提出问题。3、品读并积累具体描写登山健儿登顶的句子,练习详细复述,感悟人物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教学重难点:1、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文章在时间记录上的矛盾之处,并提出问题。2、品读并积累具体描写登山健儿登顶的
4、句子,练习详细复述,感悟人物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教学过程:(课前板书“第一高峰”,课前2分钟欣赏“珠穆朗玛峰”景色)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1、揭题读题,指导书写“攀”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欣赏到的就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一起读好!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板书“攀登”,指导书写“攀”)2、整体了解内容 激情导入1)反馈预习 整体了解内容预习过课文,文中哪些句子介绍了世界第一高峰的情况,找出来,读一读,试着用连贯的语言进行介绍。2)了解“第二台阶”的险峻激发学生情感(1)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第二台阶”是不可逾越的?(2)师补充:(3)激发学生敬佩之情的确,还没有一支登山队
5、伍从北路,也就是中国境内登顶。直到(出示:1960年5月25日)(齐读)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谁来说?(这一天,中国登山运动员第一次从北路登上了这座世界第一高峰。)是啊,这一天真是(出示:这一天 。)(3人交流)3、再读课题二、梳理课文内容 引导抓住“时间”质疑1、交流文中提到的具体时间4月9日 5月初 5月中旬 5月24日清晨 5月25日凌晨4时20分指导质疑: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课文是就按时间顺序来写那天登顶的情况的,上学期我们也碰到过这样类似的写法(网上呼救),对,网上呼救也提到了一连串的时间,让我们感受到了当时情况的危急,时间的紧急。当文中出现一连串的时间时,我们就要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将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