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与断句)-【口袋书】高考语文备考系列(复习思维导图 必备知识手册).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口袋书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与断句-【口袋书】高考语文备考系列复习思维导图 必备知识手册 专题 12 文言文 阅读 文言 句式 断句 口袋 高考 语文 备考 系列 复习 思维 必备 知识
- 资源描述:
-
1、专题12 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与断句) 一、文言句式(一)特殊句式1.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 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例:1)“者,也”式: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登泰山记)2)“,也”式: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登泰山记)3)“,者也”式: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4)“为”式: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5)“乃、皆、即”等:皆口腹自役。(归去来兮辞)2.被动句 主要有两种情
2、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例: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有标志词语。例:1)“动词+于”式: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2)“受+动词”或“受+动词+于”式:有罪受罚。(左传哀公六年)3)“见+动词”或“见+动词+于”式: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4)“为+动词”或“为所”式: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5)“被+动词”式: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3.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有:1)省
3、略主语:(廉颇)伐齐,大破之。(廉颇蔺相如列传)2)省略谓语: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鸿门宴)3)省略宾语: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4)省略兼语: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5)省略介词: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4.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否定句(句中有“不、弗、未、非、否、无”等词语)中,代词做宾语时前
4、置。例: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古之人不欺余也。(正常语序)疑问句(句中有“谁、孰、胡、奚、何”等)中代词做宾语时前胃。例: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夫晋、有何厌?(正常语序)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例:句读之不知,感之不解。(师说)3)介宾结构后置用介词“于”“以”组成的介宾短语,一般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介词之前。王曰:“何以知之?”(何以:以何)(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宾语是方位词,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项王、项伯东向坐。(东向:向东,面朝东。)(鸿门宴)介词结构“于”“以”常放在谓语动词后做补语,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
5、在谓语动词前做状语。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4)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例:“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式。例: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式。例: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b.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中心词+之+后置定语”式。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伙黄泉,用心一也。(劝学)“中心词+数量词”式。例: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荆轲刺秦王)(二)固定句式1.表疑问 (1).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例:沛公曰:“今者
6、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2)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例: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求,尔何如?”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例: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4).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 例: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5)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例: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
7、公移山(6)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7)何故 (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例: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2.表反问 (1)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例: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2)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3)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 “怎么能呢?”)例: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勾践灭吴 (4)如之
8、何?(可译为“怎么能呢?”)例: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5)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例: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6)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7)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8) 非欤?(可译为“不是吗?”)例: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9)宁耶?(可译为“哪里呢?”)例: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10)顾哉?(可译为“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324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