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后的姿势 苏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后的姿势 苏教版 六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最后 姿势
- 资源描述:
-
1、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教学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当面临突如其来的5.12大地震的时候,一个普通的老师留给我们的
2、又是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回到2019年5月12日那天,共同去走近我们的谭千秋老师,共同去感受那定格谭老师生命的最后的姿势。(齐读课题)二、紧扣“最后的姿势”感受人物品质。1、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读课文找出描写谭老师最后的姿势的语句,并划下来。(生交流、课件出示)A、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1)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谭老师从教26年以来,不仅教学成绩显著,被评为特级教师,而且还非常爱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因此他也被同事们誉为“最疼学生的人”。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
3、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过渡:今天我们就循着课题,围绕这最后的姿势来走近我们的谭千秋老师,真实的感受地震中那震撼人心的一幕。2、深入理解,感受品质(27)(1)谭老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给我们留下最后的姿势?(引导出示环境描写,通过朗读体会环境的危急,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天空阴沉沉的。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的砸下来,楼房塌陷了。(课件出示,学生朗读)这四句话的顺序能不能换一换?(不能,情况越来越危急。)你怎么知道情况越来越危急的?(学生根据理解有感情的朗读。个别
4、读,教师及时点评)(教写法:环境描写 侧面描写)(2)反复诵读,加深体会。当“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他喊:“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句子朗读训练,读出情况的紧急,读出谭老师的镇静。)当碎裂的砖块砸下来的时候,B: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1)指名读。(2)划一划谭老师这最后的姿势里有几个动作。拉、撑、护(板书)再读(着重注意动词)(3)演示理解“撑”“拉”和“护”我们比较容易理解,我们来看看这个“撑”,什么样的姿势叫做“撑”?(请学生上台演示、学生点评)在演中评,在评中感受谭千秋老师的品质,在感受后进行有感情的朗
5、读训练。教师小结:这简简单单的一拉一撑一护,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动作(板书:动作),撑起的是(一片生命的天空),护住的是(四个学生的生命),付出的却是(自己宝贵的生命)。(引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当水泥板重重的砸下来的那一刻,(引读)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当楼房最终塌陷的瞬间,(引读)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教写法:语言 动作 正面描写)3、补充阅读,加深人物感受。让我们跟随一段资料去真实的感受地震中那震撼人心的一幕:(811)C、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