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8、杜牧诗三首 早雁 (1)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8、杜牧诗三首 早雁 1 2021 2022
- 资源描述:
-
1、8.杜牧诗三首作者简介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早雁 唐 杜牧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
2、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思考一:本诗题目为“早雁”,那么在杜牧的笔下,雁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受惊四散的、哀鸣的、离群的边塞孤雁思考二:雁为何“惊飞”?雁为何“失群”?雁为何“哀鸣”?“虏弦开”,是i边双关挽弓射猎和发动军事骚扰活动。思考三:春回大地,雁是否回到了北方?如果没有回去,那它们该飞往何处?一“须知”,一“岂逐”,点明了如今胡人的骑兵射手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地区,明春气候转暖时节,你们又怎能随着和煦的春风一一返回自己的故乡呢?一“莫厌”,是诗人深情地劝慰南飞的征雁:不要厌弃潇湘一带空旷人稀,那里水中泽畔长满了菰米莓苔,尽堪作为食料,不妨暂时安居下来吧。思考
3、四:(小组讨论,全班分为三组,10分钟讨论总结,最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试分析本诗的思想感情。本诗句句写雁,那么作者的写作主旨是否是为“雁”写“雁”?为何要提到“仙掌”“长门”这些宫廷之所?“春风”是否有另一层深意?“雁”喻指北方边地人民,这是托物寓意,也就是象征手法的运用。诗人特意使惊飞四散的征雁出现在长安宫阙的上空,隐寓着居住在深宫中的皇帝,不但无力、而且也无意拯救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朝廷上的“春风”究竟能不能将流离异地的征雁吹送回北方呢?诗歌情感:1.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之情;2.诗人对饱受骚扰、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的关切之情;3.诗人对无能朝廷的不满。总结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诗。诗人目送征雁,触景感怀,以描写大雁四散惊飞,喻指饱受骚扰、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而寄予深切同情。通篇采用比兴象征手法,表面上似乎句句写雁,实际上,句句写时事,句句写人。诗歌情感的总结方法:抓标题-读正文(抓关键词句品情态和抓景、事、情)-挖暗示信息作业请同学们完成南方新课堂课时训练8第三题金谷园的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5673.html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教学设计:第4课《望海潮》WORD版含答案.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