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教案 第三单元第课 短文三篇1.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教案 第三单元第课 短文三篇1 2013 2014 学年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 教案 第三 单元 短文
- 资源描述:
-
1、短文三篇教学过程热爱生命一、导入新课二、明确目标1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2要在阅读过程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三、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1)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在16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蒙田出身贵族,祖上是波尔多人,他早年学习拉
2、丁文,在波尔多市念完中学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门读书思考。后来,他在政府部门任职,成为波尔多市议员,并两度被选为波尔多市市长。1562年他皈依天主教;1572年在他父亲死后才开始撰写随笔集。2关于热爱生命生命活动表现为日常的生活,热爱生命的最好方式是热爱生活。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表明自己热爱生活的态度:“坏日子”,飞快地“度”过去;风和日丽的时候,则“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接着,作者把“哲人”与自己对生活的不同理解和态度作比较。“哲人”消极地看待生活,仿佛生活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而自己认为“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是值得称颂,富于乐趣的。从比较中可以看出,生
3、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如果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不正确,“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所说的“糊涂人”正是如此。在文章的第三段,作者谈到生命的孪生兄弟:死亡。人们一般都害怕死亡,作者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原因是,“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因此,要不害怕死亡,就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同时,“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所以“我们”要更加讲究生活、专注于生活。作者以自己为例,自信“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即使已经进入老年,但还是“迅速抓住时间”,“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
4、补匆匆流逝的光阴”,使自己最后“剩下的”生活过得“丰盈饱满”。3.文章主旨“生命”的含义是指人的生命,具体指的是人生、生活,倡导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观。4.艺术鉴赏本文在表达上有何特点?提示:这篇文章以议论为主。直抒胸臆,想素深刻。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对比论证,观点鲜明而突出。两种日子,两种不同的度态度和方法;“哲人”和“我”不同的生活态度。这样,通过对比,批判了悲观厌世虚无主义的人生观,给人以警醒,又倡导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以人以启迪。5.对比手法:首先,把日子分为两种,一是令人不快的时候,一是风和日丽的时候;然后,对两种不同的日子采取两种不同的度日态度和方法;最后再把那些“哲人”和“我”对生命的
5、不同看法作对比,他们“打发”“消磨”“无视”它,认为生命是“苦事”“贱物”;“我”认为生命是“值得称颂”“富有乐趣”的,是“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一、引导学习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二、关于帕斯卡尔。帕斯卡尔是法国17世纪有一位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思想深受另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蒙田的影响。蒙田认为思想很难保留和捕捉,“我把思想写下来,乐事,我写下的却是思想逃逸了”,因为人的记忆能力差,念头过多,要捕捉到有价值的思想全靠运气。于是帕斯卡尔追随蒙田随笔录的方式,记录下偶然闪现出的思想,并保持原貌,这就是思想录。这些零星无序的思想比逻辑演绎的思想更加真实、细致,是一种智慧
6、而不是胡思乱想。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思想录中有关思想价值的一个段落,来体会其思想的光辉。三、要求学生围绕以下问题阅读课文,重点看看文章说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思考:“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概括了人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说人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思想既然是无与伦比的东西,为什么又说它有缺点又是卑贱的?如何认识人是可悲与伟大的统一体? 师生讨论问题; 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第一段: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即:人之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 作者以“苇草”为喻说明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形象写出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这样比喻是为了衬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宇宙的浩大,能毁灭脆
7、弱渺小的人;人却因为思想,可以概括宇宙,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 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标志。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它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在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所以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这里作者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换言之,人若不努力思考,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即丧失了人
8、之为人的起码条件。 怎样理解“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 作者认为,人的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是矛盾的。人,即使他堕落了,但也没有完全泯灭心中的灵性之光,所以他才会想表现为天使;但是这个善良的愿望只是人的显意识,而在这一意识的冰山下蠕动的,常常是连禽兽都不如的邪恶,而人又常常由以示或者无意识地漠视这种邪恶。有一句老话:善良的愿望优势八人引导到地狱中去,这些善良的愿望可以用自有、民族、平等、博爱等名之,也可以用幸福、革命、富裕、正义等描绘,但在历史上,有多少罪恶都是凭着这些善良的愿望而大行其道。 “思想由于他的本性是何等地伟大啊!思想又由于他的缺点是何等卑贱啊!”这里的“本性”和“缺点”指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