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江西专版)12 (2).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江西专版12 2 2013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课时 作业 江西 专版 12
- 资源描述:
-
1、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手(江西专版)12课时作业(十二)文言文阅读(三)时间:45分钟分值:6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建元元年,天子初即位,招贤良文学之士。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 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后母死,服丧三年。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悦,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
2、议,至上前,皆背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背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桓公以霸,亦上僭于君。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此下比于民。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封平津侯。弘为人意忌,外宽内
3、深。诸尝与弘有郤者,虽佯与善,阴报其祸。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终。(节选自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 病:毛病B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 推:推让C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 拟:比拟,类似D士亦以此贤之 贤:贤德,意动用法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弘乃病免归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而又缘饰以儒术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C弘奉禄皆以给之 亦足以畅叙
4、幽情D食一肉脱粟之饭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4分)译文:_(2)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4分)译文:_(3)诸尝与弘有郤者,虽佯与善,阴报其祸。(4分)译文:_4对下列文言文的断句,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臣闻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刑名之家杜私门张公室弃无用之费损不急之官惜日爱功亟战疾耕 A臣闻/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刑名之家/杜私门/张公室弃无用之费/损不急之官惜/日爱功/亟战疾耕 B臣闻/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刑名之家/杜私门/张公室/弃无用之费/损不急之官
5、惜/日爱功亟/战疾耕 C臣闻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刑名之家/杜私门张公室/弃无用之费/损不急之官惜/日爱功亟/战疾耕 D臣闻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刑名之家/杜私门/张公室/弃无用之费/损不急之官/惜日爱功/亟战疾耕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丁前溪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馆谷丰隆。既而昏暮,止宿其家,莝豆饲畜,给食周至。问其姓字,少年云:“主人杨姓,我其内侄也。主人好交游,适他出,家惟娘子在。贫不能厚客给,幸能垂谅。”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次日雨仍不止,供
6、给弗懈。至暮锉刍,刍束湿,颇极参差。丁怪之。少年曰:“实告客,家贫无以饲畜,适娘子撤屋上茅耳。”丁益异之,谓其意在得直。天明,付之金不受,强付少年持入。俄出仍以反客,云:“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主人在外,尝数日不携一钱,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丁赞叹而别。嘱曰:“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宜告之,暇幸见顾。”数年无耗。值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至诸城,通姓名于门者,丁茫不忆,申言始忆之。踩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明日为制冠服,表里温暖。杨义之,而内顾增忧,褊心不能无少望,居数日殊不言赠别。杨意甚急,告丁曰:“顾不敢隐,仆来时米不满升。今过蒙推
7、解固乐,妻子如何矣!”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走伻招诸博徒,使杨坐而抽头,终夜得百金,乃送之还。归见室人,衣履鲜整,小婢侍焉。惊问之,妻言:“自君去后,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米粟,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又给一婢,为妾驱使。”杨感不自已。由此小康,不屑旧业矣。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注】 走伻:派人去。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御史行台按访之按:考察B主人好交游,适他出 适:恰逢C数年无耗 耗:损耗D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 诣:拜访6下列各组句
8、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丁怪之顷之,烟炎张天B家贫无以饲畜 不赂者以赂者丧C丁赞叹而别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至诸城,通姓名于门者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B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C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D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
9、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4分)译文:_(2)丁益异之,谓其意在得直。(4分)译文:_(3)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宜告之,暇幸见顾。(4分)译文:_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窦建德,贝州漳南人。世为农。材力绝人,少重然许,喜侠节。乡人丧亲,贫无以葬,建德方耕,闻之太息,遽解牛给丧事,乡党异之。盗夜劫其家,建德立户下,盗入,击三人死,余不敢进,请其尸。建德曰:“可投绳系取之。”盗投绳,建德乃自縻,使盗曳出,躍起捉刀,复杀数人,繇是益知名。隋大业七年,募兵伐辽东,
10、建德补队长。方如军,会邑人孙安祖盗羊,为县令捕劾笞辱。安祖刺杀令,亡抵建德,建德阴舍之。十二年,涿郡通守郭绚率兵万人讨士达,士达自以智略不及建德,乃推为军司马,以兵属焉。建德既统众,思用奇计伏群盗,乃请士达守辎重,自以精兵七千迎绚,诈为亡状。士达取所掳,阳言建德妻子,杀之。建德遗绚书约降,请前驱执贼自效。绚信之,引兵从建德至长河界,欲与盟,兵懈不设备。建德袭杀其军数千人,绚以数十骑去。追斩于平原。武德元年,宇文化及到魏县,建德谓其纳言宋正本及德绍曰:“吾,隋民也;隋,吾君也。今化及杀之,大逆不道,乃吾仇,欲为天下诛之,何如?”正本等曰大王奋布衣起漳南隋之列城莫不争附者以能杖顺扶义安四方也。化及
11、为隋姻里,倚之不疑,今戕君而移其国,仇不共天,请鼓行执其罪。”建德善之,即引兵讨化及,连战破之。建德性约素,不喜食肉,饭粗粟加蔬具,妻曹未尝衣纨绮。每下城破敌,赀宝并散赏将士。(节选自新唐书窦建德列传,有删改)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使盗曳出,躍起捉刀躍:跳起来B方如军,会邑人孙安祖盗羊 如:到C亡抵建德,建德阴舍之 舍:丢下D建德遗绚书约降 遗:送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1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3分)()A正本等曰大王/奋布衣起漳南/隋之列城莫不/争附者以能杖顺扶义/安四方也。B正本等
12、曰/大王奋布衣/起漳南/隋之列城莫不争附者/以能杖顺扶义/安四方也。C正本等曰大王/奋布衣起漳南/隋之列城莫不争附者/以能杖顺扶义/安四方也。D正本等曰/大王奋布衣/起漳南/隋之列城莫不/争附者以能杖顺扶义/安四方也。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遽解牛给丧事,乡党异之。(4分)译文:_(2)会邑人孙安祖盗羊,为县令捕劾笞辱。(4分)译文:_(3)建德性约素,不喜食肉,饭粗粟加蔬具,妻曹未尝衣纨绮。(4分)译文:_课时作业(十二)1B解析 推:推究,推求。2C解析 A项,于是/竟,却;B项,而且/修饰;C项,用来;D项结构助词“的”/它们。3(1)他每次在朝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