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创新教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创新教案 部编版 小学语文 年级 下册 10 青山 处处 忠骨 创新 教案
- 资源描述:
-
1、10.青山处处埋忠骨创新教案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彭、拟”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彭、拟”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拟定、锻炼”等词语。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3.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4.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两个部的内容;从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
2、理解。教学难点 从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出示资料,导入新课1.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了解毛主席。2.简介毛泽东: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3、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3.谈话导课: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通过课文去了解毛泽东在长子牺牲后做出的惊人决定,感受毛泽东的情感世界。(板书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学生齐读读题。)二、自主阅读,学习字词,了解内容。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学会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文中新的词语。2.检查预习。(1)课件出示文中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并随即说说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
4、文主要讲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主席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3)这篇课文用序号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分别讲了什么?(毛主席收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心忍受着巨大悲痛。毛主席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做出了把毛岸英的遗体安葬在朝鲜的决定。)三、体会悲痛,感受毛主席凡人的情感。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文中表达毛主席悲痛心情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1)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5、。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从毛主席的动作中感受到他失去爱子后的悲痛心情。)肝肠寸断(2)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从毛主席的语言和神态中体会到他的悲痛心情。)心如刀绞(3)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从毛主席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中感受到他的悲痛心情。)肝胆欲裂(4)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6、。(从毛主席的动作和神态中体会到他的悲痛心情。)切肤之痛(5)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从毛主席的心理活动中体会到他的悲痛心情。)情凄意切(6)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从毛主席的心理活动中体会到他的悲痛心情。)悲不自胜(7)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从毛主席的动作中体会到他的悲痛心情。)黯然销魂(8)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
7、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用“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反衬毛主席的悲痛心情。)声泪俱下4.你能从这些描写中找到表示“心情悲痛”的词语吗?(不能。)5.整篇课文中并没有用我们平时阅读中见到的表示悲痛的词语,可是处处可以让我们体会到毛主席那悲痛欲绝的心情,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方法,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呢!(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6.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感受毛主席悲痛的心情。 四、体会矛盾,感受毛主席的艰难抉择。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文中表现毛主席艰难抉择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3.小组
8、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1)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主席想。(通过毛主席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了解到毛主席对儿子的愧疚以及希望儿子的遗体运回祖国安葬,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感受到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2)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土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
9、鲜人民的意愿吧。” (毛主席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决定把毛岸英的遗体安葬在朝鲜。感受到毛主席超人的胸怀。)(3)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从毛主席迟疑的神态、黯然的目光和动作中,感受到他巨大的悲痛和艰难的抉择。体会到毛主席是伟人,也是凡人。)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毛主席当时的矛盾心里。五、了解抉择,感受毛主席伟人的胸怀。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文中毛主席做出的抉择,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
10、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4.指名朗读有关内容。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5.互相交流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