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新课标人教版)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7.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高考语文新课标人教版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7 2015 高考 语文 新课 标人教版 一轮 复习 课时 作业
- 资源描述:
-
1、课时作业七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微雨李商隐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细雨李商隐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注】白玉堂:指天宫。相传中唐诗人李贺临死时,看见天上使者传天帝令召唤他上天给新建的白玉楼撰写记文。楚女:指楚辞九歌少司命里描写的神女,诗中曾写到她在天池沐浴后曝晒、梳理自己头发的神情。(1)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是分别如何写雨的。答:_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学生对古诗词表现手法的把握能力的题。做这种题,首先要确定这两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诗句、关键的词语进行分析。如微雨一诗中,作者通过“林霭”“灯冷”和“水闻”等
2、物象来描写雨,这样就可以判断出作者描写雨的方法和角度了。此外还可以联系以前学过或读过的李商隐的诗的艺术特色,从侧面描写、比喻和想象等角度入手,李商隐的诗一般是用这些表现手法。答案两首诗都写雨,但都没有直接写雨,微雨从侧面借助周围事物和人的主观感受作多方面的陪衬、渲染。四句诗写出了从黄昏到夜晚微雨由初起到久落的过程,先是全然不易察觉,而后渐能察觉,写得十分细腻而熨帖。全诗没有一个字直接刻画微雨本身,仅是从林霭、夜凉、灯光、水声诸物象来反映微雨带给人的各种感受。侧重于写实。细雨则运用了比喻和想象的手法。细雨由天上洒落,像白玉堂前飘拂下垂的帷幕,又像从天空这张碧牙床上翻卷下来的簟席,还像楚女披拂在两
3、肩的浓密的长发。整首诗想象丰富,意境优美,有“帷飘”“簟卷”的具体形象,有“白玉”“碧牙”“发彩”的设色烘托,有“萧萧”的清凉气氛,尤其是神女意态的虚拟摹想,合成了一幅神奇谲幻、瑰丽多彩的画面。(2)第二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第二首诗主要采用了比喻的写作手法。前两句,把细雨比成了天宫白玉堂前飘拂下垂的帷幕和从天空这张碧牙床上卷下来的簟席(把天空也比做了碧牙床),后两句想象神女梳理头发的意态,把雨比做闪着光泽、萧萧地传送凉意的头发。比喻新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细雨的各种特征。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碧玉箫关汉卿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
4、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1)这首小调的前四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答: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考生通读作品可以发现,作品的前四句集中写秋天的景色。远处的红叶与近处的黄菊,通过苍翠的松径成为了一个完整的画面,层次清晰,色彩绚烂,和谐宁静,秋意盎然。作者描写秋景是为了抒写其超脱、隐逸的情志。答案前四句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娇的秋山图:金风玉露的秋季,漫山遍野的枫叶通红似火,泉水清澈,苍松荫道,金菊绕园盛开。这四句描绘的美丽画面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美丽景色的赞美之情,也为后面的抒发作者超脱、隐逸的情志作了有力的支撑。(2)最后一句用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