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上海市鲁迅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1).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2018 学年 上海市 鲁迅 中学 上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7-2018学年上海市鲁迅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其他1文学常识填空词,又叫_。柳宗元,字_,又
2、称 _,唐代八大散文家之一。“诗经六义”是指_。评卷人得分二、句子默写2名句默写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_,白露未晞。 诗经此中有真意,_。 饮酒沙鸥翔集,_,_,郁郁青青。 岳阳楼记_,不拘一格降人才。 已亥杂诗万籁此俱寂,_。 题破山寺后禅院评卷人得分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屈原是一本大书,可以让我们代代翻阅而不能尽其义。物质存在的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即已死去,但精神的屈原却永在生长,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简单地说,既是对士之朝秦暮楚式自由的否定,也是对士之“弃天下如弃敝屣”的自由的否定,同时也标志着另一种观念的建立:“忠”。
3、令人稍感吃惊的是,正是这样一位向君权表忠的人,一种桀骜不驯的个性精神却表现得尤其强烈而突出。 离骚中的句子,充斥着“恐”“太息”“哀”“怨”诗经中的愤怒,往往是道德愤怒,是集体的愤怒;而屈原的愤怒,虽然也有道德的支撑,但却是个人的愤怒。屈原很执著地向我们诉说着他受到的具体委屈:他政治理想的破灭,楚怀王如何背叛了他,顷襄王如何侮辱他,从他的诗中,我们读出了人生的感慨,读出了人的命运,读出了一个不愿屈服的个人所感受到的人生困窘,一个保持个性独立意识的人所受到的压迫甚至迫害。 如果说,诗经中的人生感受的尖锐性大有折挫而略显迟钝的话,那么,怒形于色的屈原,则以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当个性在面对不公与伤害时,
4、是何等的锋利而深入。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伟大的个性,便从这血泊中挺身立起。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泪流满面的诗人;一个时时在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面向风雨“发愤以抒情”,对人间的邪恶不停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吟泽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 诗经的俗世精神很了不起,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俗世精神恰恰消解了个人的意义,阻碍了个性的张扬。它入世的深度恰恰减少了个性的深度。而屈原,在以不堪一击的个体面对命运时,他的个性在绝望中显示的高度、深度与完美却是前所未有的。
5、在中国古代,像离骚这样华丽的交响乐实在太少。单从篇幅上讲,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篇。作为抒情诗,能展开如此宏大的篇章,不能不令人叹服屈原本人思想和个性精神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形式上的特点。正是由于他自设情节,使得一首抒情诗才能像叙事诗那样逐层打开。抒情诗有了“情节”,也就必然是象征的、隐喻的。所以,象征和隐喻也是离骚的主要艺术手法,比起诗经的比兴,屈原“香草美人”的系统性设喻,与上天入地、求女占卜等自设情节的使用,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不管怎么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诗经之伟大,乃是整体之伟大,如果拆散开来,就每一首诗而言,可以说精致、艺术、有个性,但绝说不
6、上“伟大”。“伟大的诗人”须有伟大的人格精神,可以滋溉后人;须有绝大的艺术创造,可以标新立异,自成格式,既垂范后人,又难以为继。应该说,在这两点上,屈原都当之无愧。(选文有删节)3从全文看,第自然段中“精神的屈原”“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的含义是?4文中说“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对这句话的解说理解准确的两项是是( )A 屈原以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当个性在面对不公与伤害时,伟大的个性一定会从这血泊中挺起。B 屈原很执着的向我们诉说着他受到的种种委屈,从他的诗中可以读出一个不愿屈服的人所感受到的人生困窘。C 诗经中的愤怒往往是道德愤怒,是集体的
7、愤怒;而屈原的愤怒虽然也有道德的支撑,但却是个人的愤怒。D 屈原离骚等篇章中显露出的尖锐个性,是政治理想破灭之后对社会邪恶势力激烈的抗争与反击。E. 屈原的诗歌中所显示出来的个性是他把忠君爱国与坚持个性剥离、心灵摆脱这一矛盾纠缠之后的个人愤怒的喷发。5把离骚和诗经进行比较是本文的显著特色。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将这二者进行了比较。6自选角度,对第五自然段中的划线句进行赏析。7文中提到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你能举出一个诗经中运用比兴手法的例子吗?评卷人得分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题目。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释)冬至:冬至日,二十四
8、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8从诗句内容看,诗人思家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写出三点。9诗歌中有一个特写镜头,形象地描写了诗人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请找出这一诗句。10三四两句写“思家”独具匠心,请赏析。评卷人得分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9、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
10、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11上文选自_,作者柳宗元。1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1)名我固当(_) (2)其本欲舒(_)(3)字而幼孩(_) (4)得养人术(_)13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莫能如也B 故不我若也C 吾又何能为哉D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14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 能顺
11、木之天B 恐民之不信C 其实害之D 江宁之龙蟠15本文借郭橐驼种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是用了什么手法?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义牛者,宜兴铜棺山农人吴孝先家水牯牛也。力而有德,日耕山田二十亩,虽饥甚,不食田中苗。吴宝之,令其十三岁子希年牧之。希年跨牛背,随牛所之。牛方食草涧边,忽一虎从牛后林中出,意欲攫希年。牛知之,即旋身转向虎,徐行啮草。希年惧,伏牛背不敢动。虎见牛来,且踞以俟,意相近即攫牛背儿也。牛将迫虎,即遽奔以前,猛力触虎。虎方垂涎牛背儿,不及避,蹼而仰偃隘涧中,不能辗。水壅浸虎首,虎毙。希年驱牛返,白父,集众舁虎归,烹之。 他日,孝先与邻人王佛生争水。佛生富而暴,素为乡里所怨,皆不
12、直之,而袒孝先。佛生益怒,率其子殴死孝先。希年讼于官。佛生重赂邑令,反杖希年。希年毙杖下,无他昆季可白冤者。孝先妻周氏,日号哭于牛之前,且告牛曰:“曩幸藉汝,吾儿得免果虎腹。今且父子俱死于仇人矣!皇天后土,谁为我雪恨耶?”牛闻之,大怒,抖搜长鸣,飞奔至佛生家。佛生父子三人,方延客欢饮,牛直登其堂,竟牴佛生,佛生毙,复牴二子,二子毙。客有持杆与牛斗者,皆伤。邻里趋白令,令闻之,怖死。注释:舁:抬16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吴宝之”中的“宝”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粪土当年万户侯B 纵之顺之C 春风又绿江南岸D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17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虎方垂涎牛
13、背儿/方延客欢饮皆不直之/牛直登其堂A 意思相同,不同B 意思均相同C 意思不同,相同D 意思均不同1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虎见牛来,且踞以俟,意相近即攫牛背儿也。(2)邻里趋白令,令闻之,怖死。19文中刻画的“水牯牛”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评卷人得分六、命题作文20写作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著,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坚强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是非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请以“有时,我也想”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2、
14、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017-2018学年上海市鲁迅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 文 答 案1曲子词(诗余、乐府、长短句)子厚 柳河东“风、雅、颂”、“赋、比、兴”【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1)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唐代末年,盛行于宋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天净沙属于小令,散曲又分套曲与小令两种。(2)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因为他是河东人,又在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六人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唐中期
15、,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 蝂传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之驴中的成语“黔驴技穷”几乎尽人皆知。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将永远受到世人的尊敬。(3)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要区别于“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点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文人的姓名字号或诗词集的名称,所属流派,等等。注意字不要写错。2怅寥廓蒹葭萋萋欲辨已忘言锦鳞游泳岸芷汀兰我
16、劝天公重抖擞但余钟磬音【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怅”“寥廓”“蒹葭”“萋”“辨”“锦鳞”“芷”“汀”“抖擞”“磬”,理解字义去记忆。【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
17、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3屈原身上忠君爱国的精神和独立的人格个性,影响到后来的许多人。4DE5内容(或:情感);技巧(或:表现手法);成就(或:影响)6例如: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塑造了一个痛苦、绝望、愤怒、坚韧的屈原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的崇敬和颂扬之情。7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解析】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精神的屈原”“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这句话出现在第一段,理解这句
18、话就要联系下文,特别是文本第二段内容。从两个方面理解,忠君爱国的精神和独立的人格个性。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理解这句话要联系这句话以下内容,结合文本内容可知这句话主要是说屈原的个性,由此可以排除B项、C项;A项中“伟大的个性一定会从这血泊中挺起”与原文不一致。故本题选DE项。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这道题是比较题,要选择好比较的角度。解答本题要结合文中段内容,段中主要从情感比较,段主要从表现手法比较,段主要从影响方面比较。然后分三点,从内容(或:情感)、技巧(或:表现手法)、成就(或:影响)这三个方面比较,概括出答案即可。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
19、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这是一组对屈原形象的描写的句子,在分析时要回答出此组句子所使用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所选诗句一定是诗经中的句子。【点睛】散文中分析句子含意题的解题思路: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3、理解文
20、中的句子与理解文中词语的关系:词语是基础,句子是扩展,两者是紧密相关的,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离不开信息的筛选,所以,有时考查会把三者结合起来。方法指津:1、分析句子的切入点: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8(1)冬至的节日;2)孤独的环境;(3)远离家乡的现状。9抱膝灯前影伴身10不写“我”如何“思家”,而是从“对方”着手写家人如何“思我”,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解析】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由诗歌前两句“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可以知道,诗人思家
21、是因为东至的到来,远离家乡,孤独的环境。最后用用自己的话写出三点诗人思家的原因。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这道题考的是找出诗中有关抒情主人公的细节描写的诗句。要抓住题干中的提示语:该句描写了诗人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阅读整首诗,由诗歌前两句“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可以知道,诗人思家是因为东至的到来,远离家乡,孤独的环境。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家里人一定也过得不快乐。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在谈论着我这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239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第1课 第3节 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