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导学案:文言文阅读54.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语文 复习 浙江 专用 导学案 文言文 阅读 54
- 资源描述:
-
1、学案54文言虚词(二) 训练反馈一、高考题组(2010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咸誉清。疾病疕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
2、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取材于柳宗元宋清传)注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雠:
3、这里指售出、成交。直:价值,价钱。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B.C.D.(2010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叟少聪敏,年十三,辨疑释理,知名乡国,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有屈焉。学不师受,友人劝之,叟曰:“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其唯易乎?犹谓可思而过半。末世腐儒,粗别刚柔之位,宁有探赜未兆者哉?就道之义,非在今矣。”及披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于口。好属文,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以姚政将衰,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时京兆韦祖思,少阅典坟,多蔑时辈,知叟至,召而见之。祖思习常,待叟
4、不足。叟聊与叙温凉,拂衣而出。祖思固留之,曰:“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乎?”叟对曰:“论天人者其亡久矣,与君相知,何夸言若是也。”遂不坐而去。至主人家,赋韦、杜二族,一宿而成,时年十有八矣。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世犹传诵之,以为笑狎。叟孤飘坎壈,未有仕路,遂入汉中。刘义隆梁、秦二州刺史冯翊吉翰,以叟才士,颇相礼接。授叟末佐,不称其怀。未几,翰迁益州,叟随入蜀,多为豪俊所尚。时蜀沙门法成,鸠率僧旅,几于千人,铸丈六金像。刘义隆恶其聚众,将加大辟。叟闻之,即赴丹阳,启申其美,遂得免焉。复还于蜀。法成感之,遗其珍物,价直千余匹。叟谓法成曰:“纬萧何人,能弃明珠
5、?吾为德请,财何为也?”一无所受。(节选自魏书胡叟传)注探赜:探索深奥的道理。鄙黩:轻贱侮慢。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 D.二、基础题组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6题。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B不
6、敢以其官贵骄士C具以沛公言报项王D不赂者以赂者丧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何如:怎样B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而况:何况C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且如:而且如同D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于是:与今义同三、模拟题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
7、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6题。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原为假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
8、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11下列加点词与例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A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B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C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D善遇之,使自为守12下列加点词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A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B皆以美于徐公C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D他日,见于王13下列加点词与例句中的“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旦暮望
9、若来佐我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C以若所为,求若所欲D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14下列加点词与例句中的“乃”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A无伤也,是乃仁术也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度我至军中,公乃入D乃赏成,献诸抚军15下列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因”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如因而立,善遇之A无恒产,因无恒心B我欲因之梦吴越C不如因而厚遇之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16下列加点词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何以假为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B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C君为我呼入,吾当兄事之D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2
10、题。梁王嗜果,使使者求诸吴。吴人予之桔,王食之,美。他日,又求焉,予之柑,王食之,尤美,则意其犹有美者未予也。惎使者聘于吴而密访焉。御儿之鄙人有植枸橼于庭者,其实大如瓜。使者见而愕之,曰:“美哉,煌煌乎柑不如矣!”求之,弗予。归言于梁王。梁王曰:“吾固知吴人之靳也。”命使者以币请之。朝而进之,荐而后尝之。未毕一瓣,王舌缩而不能咽,齿柔而不能咀,鼻以让使者。使者以诮吴人。吴人曰:“吾国果之美者,桔与柑也。既皆以应王求,无以尚矣,而王之求弗置;使者又不询,而观诸其外美,宜乎所得之不称所求也。夫木产于土,有土斯有木,于是乎果实生焉。果之所产不唯吴,王不遍索,而独求之吴,吾恐枸橼之日至,而终无适王口者
11、也!”(明刘基郁离子枸橼)17下列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则”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王食之,尤美,则意其犹有美者未予也A德何如,则可以王矣B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D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18下列加点词与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吾国果之美者,桔与柑也A夫差与之成而去之B为是其智弗若与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D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19下列加点的“而”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B.C.D.20下列加点词与例句中的“焉”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于是乎果实生焉A焉用亡郑以陪邻B朝济而夕设版焉C今已服矣,又何求焉D以俟夫观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课件:第3部分 专题16 第6讲 深化欣赏水平准解技巧、语言题 WORD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