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

类型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检测:第一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第2课时 训练 WORD版含答案.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62680
  • 上传时间:2025-11-10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26.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检测:第一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第2课时 训练 WORD版含答案 2017 2018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第一课 第二课时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迤逦:缓慢前行,文中有颠沛流离的意思。恁地:这么,那么按酒:下酒的菜B干碍:关涉,妨害省得:明白结果:杀死C顶礼:敬礼,致敬向火:生火碎琼乱玉:细碎的石子,文中比喻地上的雪D接风:设宴招待远方来的客人推故:推托央浼:恳求,请托。【解析】向火:烤火。碎琼乱玉:细碎杂乱的玉。2对本文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越来越紧,越来越大的风雪,已成了小说中人物活动的自然背景,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B通过大风雪的描写,渲染了气氛。C由于风雪的变化,层层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深化了主题。D自然景物的描写能给小说抹上一层神奇

    2、的色彩,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解析】“给小说抹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不对。3课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开头细致地描写了陆谦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引出下文李小二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B第二自然段写陆谦和富安的动作,“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随后又一人闪入来”,两个“闪”字,说明二人动作敏捷,身手不凡。C林冲在草料场的一系列行动,叙述得非常详细。既表现了林冲细心缜密的性格,又说明草料场起火并非林冲疏忽所致,自然揭示出陆谦等人的借刀杀人的阴谋,使情节发展具有合理性。

    3、D林冲在山神庙的细节描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为下文陆谦等人“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伏笔,因此陆谦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为“逼”林冲奋起反抗,手刃仇敌提供了行动的前提。【解析】“闪”字说明二人行为诡秘,怕人看见。4课文中写了两次偷听谈话,一次是李小二的妻子奉丈夫之命有心去听,听了“一个时辰”,却仅听到没头没尾的半句话:“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一次是林冲伏在庙门内,无意之中在刹那间,却听清了陆谦等三人的全部对话。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D )A第一次是陆谦等人在小酒店里密谋策划害人的亏心

    4、事,贼人心虚,怕人听到,只能暗中窃语;李小二妻子的隔墙之耳,当然不易听清。B第一次如果完全听清了陆谦等人的密谋,那么下面的故事发展就会索然寡味;但要是连半句也听不到,那么情节也就无法曲折起伏地开展下去了。C第二次林冲是在风雪之夜的山神庙里,陆谦等三人放火成功,压根儿也想不到深夜冷落萧条的山神庙里会有人,更想不到会是林冲;加之这是在他们自以为阴谋得逞、按捺不住内心狂喜时的私下畅吐,免不了得意忘形,毫无顾忌;林冲仅隔庙门,当然听得清清楚楚。D第一次详写,泼墨如云,毫不过分;第二次略写,惜墨如金,恰到好处。【解析】第一次略写,第二次详写。5对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原因分析得最正确的一项是( D )A因为草

    5、料场被烧,已无宿身之地,只得上了梁山。B是因为杀了陆谦、富安等人,罪责难逃,不得不投奔梁山。C是因为林冲已认识到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本质,对它不再抱有任何幻想的缘故。D是反动统治者一“逼”再“逼”,“逼”之不已的结果,也是尖锐的矛盾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A我国明清两代产生的与神话题材小说不同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杰出的长篇小说有三国演义水浒儒林外史和红楼梦。B古代除传奇、章回小说以外,还有一种笔记体小说,如南朝刘义庆的周处、清代林嗣环的口技等。C冯梦龙编订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总称“三言”,保存了不少宋元“话本”,但也有不少明人的“拟话本”。即文人模仿“话本”的故事形式所编写的作品。D水浒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阶级矛盾、歌颂农民起义斗争的作品,它描写了以林冲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解析】应为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检测:第一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第2课时 训练 WORD版含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2680.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垃圾桶”还是“垃圾筒”.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垃圾桶”还是“垃圾筒”.doc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 《拿来主义 》(共21张PPT) .ppt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 《拿来主义 》(共21张PPT) .ppt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国事”与“国是”.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国事”与“国是”.doc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 《念奴娇 赤壁怀古》2 .ppt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 《念奴娇 赤壁怀古》2 .ppt
  • 山东省淄博市五中2012-201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淄博市五中2012-201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刹那”与“霎时”.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刹那”与“霎时”.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凸现”、“凸显”和“突显”的区别.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凸现”、“凸显”和“突显”的区别.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八达岭”的由来.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八达岭”的由来.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乖乖隆地冬”——南京方言不得了.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乖乖隆地冬”——南京方言不得了.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不尽人意”还是“不尽如人意”.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不尽人意”还是“不尽如人意”.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不可叵测”不通.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不可叵测”不通.doc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劝学2 .ppt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劝学2 .ppt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万事具备”还是“万事俱备”.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万事具备”还是“万事俱备”.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100多”这样的写法可以吗.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100多”这样的写法可以吗.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这里应使用什么标点.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这里应使用什么标点.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用法表.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用法表.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标点符号40问.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标点符号40问.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巧改标点自传.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巧改标点自传.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反问句末尾能不能用叹号.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反问句末尾能不能用叹号.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到分号处算不算一句话.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到分号处算不算一句话.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关于省略号的用法.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关于省略号的用法.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信封上的括号.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信封上的括号.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想”字后标点怎样使用.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想”字后标点怎样使用.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颐.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颐.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表“年”之字.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表“年”之字.doc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汉字间架结构表.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汉字间架结构表.doc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写作 秋景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写作 秋景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汉字结构的划分为何众说纷纭.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汉字结构的划分为何众说纷纭.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