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红烛—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课前导学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2 红烛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课前导学案 红烛 2022 2023 学年 一语 文人 统编 必修 上册 前导
- 资源描述:
-
1、2.2 红烛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课前导学重难点:一、写作背景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1926年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其诗的深层根基。红烛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二、作者介绍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
2、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 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46 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主要作品:1923年9月7日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48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了闻一多全集(1-4册);1993年12月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闻一多全集。三、诗歌的“三美”主张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
3、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作者在继承我国古典诗词中的“顿”、借鉴西方十四行诗的“音步”的基础上,提出了“音尺”。新格律诗的音乐美,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节奏感强。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辞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练习题: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闻一多的红烛并不匀称的节和句,无法体现他“三美”的诗学理念,但其情感结构体现出了“建筑美”,直线发展线索中不乏跌宕起伏,情感变化有着和谐对称的特点。B.“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在此句中表达了彼此的忠贞不渝、海誓山盟,此句成为坚贞爱情的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