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端午粽_人教部编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10 端午 人教部编版
- 资源描述:
-
1、10 端午粽【教学要求】 1认识“端、粽、节、总”等13个生字,会写“午、节、叶、米、真、分、豆” 7个字。认识“立、米”两个偏旁。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昧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2种偏旁部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感受民风民俗和民族传统文化,激
2、发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2个新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感受民风民俗和民族传统文化。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2生自由说端午节的习俗。(课件出示2粽子图) 3 揭示课题并板书:10 端午粽(板书:10 端午粽)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先来看一看书中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故事。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三不”: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 2.要想读好课文,就必须先认识这些生字朋友。 (
3、课件出示3) dun w ji zn y m zhn fn du 端 午 节 粽 子 竹叶 大米 真 是 十分 红豆 zn jin ru di zh j nin 总 会 中 间 鲜 肉 带回去 知 道 据说 纪 念 你认识它们吗? 自己试着读一下。指正:“粽、总”的平舌音,“端、间、分、念”的前鼻音,“肉”的翘舌音需要重点指导,注意声母“”的发音。 (1)谁能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其他同学跟读2遍。 (2)这些字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 (课件出示4) 端午节 粽子 竹叶 大米 真是 十分 红豆 总会 中间 鲜肉 带回去 知道 据说 纪念 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 (3)识记生字:【设计意图“米、
4、豆、肉、带” 4个字,可以让学生自主认一认,联系实物图片读一读这 4个生字相关的词,如“大米、黄豆、牛肉、海带”等。】本课生字以合体字为主,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结合偏旁识记。指导学生认识2个新偏旁“立、米”,识记“端、粽”。熟字、部件方法识记。“端、粽、节、总、据、 念”6个形声字,可以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几个合体字均可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念”字的声旁 是“今”,不要错看下面“心”字的一点,当成“令”。联系生活识记。“米、豆、肉、带”4个象形字 可以用联系实物的方式引导学生识记,让学生了解这4个 象形字原来都是食物。熟字组词识记。本课生字可以组成一些常用词
5、, 引导学生读一读,巩固生字。词语举例:(课件出示5)端:端午 端正 节:节日 过节总:总是 总和 间:房间 空间分:分开 十分 知:知识 知道据:根据 据说 念:想念 思念 3.生字朋友认识了,读课文就更容易了。下面我请几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本文介绍了有关粽子的哪些知识? 4.教师评价学生的朗读。 5.本文介绍了有关粽子的哪些知识?(1)(课件出示6)粽子的做法、原料,粽子的味道,粽子的种类,粽子的纪念意义。(板书:做法 味道 种类 纪念意义)【设计意图:理清文章脉络,从几个方面抓要点概括课文大意。】(2)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课件出示7)做法、原料:粽子是用青青的箬叶包的,里
6、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味道: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种类:除了红枣棕,还有红豆棕和鲜肉粽。纪念意义: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6. 读读写写(课件出示8)如,上 午、下午、叶子、真心、真好、真正、豆子、土豆、大豆、节日、过节、大米、小米、千 米、分手、分开、十分”。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板书:午 节 叶 米 真 分 豆)(课件出示9、10) 观察字形,注意“分”是多音字。本文中,本文中读“fn”,另外还读“fn” 。 2.指导写字规
7、律:【设计意图:本课要求学习书写的4个生字“午、真、 豆、节”中,要引导学生写平、写舒展。书写上下结构 和上中下结构的字要引导学生观察部件的上下比例及横 向宽窄。上中下结构的“豆”和“真”要写得紧凑,整 个字不能拉得过长。】午:注意两横的长短、间距,最后一笔竖要又直又正真:上、下两部分较窄,而中间部分则较宽,上面的“十”和下面的“八”要写得扁, 中间有四横,长横要写平。豆:上窄下宽,中间的口应该写在横中线的上面,最后一笔长横要写平、写舒展。节:上窄下宽,上扁下长,草字头的长横要写平,横折钩在横中线起笔,折钩稍稍左 斜,长度适中,竖要写直。关键笔画写到位,“午、节、米”的“丨”站准竖中线,“真”
8、的第六笔、“豆”的第四笔,“分”的第三笔起笔,都在横中线上。3. (课件出示11)“真”的笔画顺序动画4. (课件出示12)认识新偏旁:“米、立”。你还认识那些含有这两个偏旁的字? (米:粒 立:站)5. 教师指导,范写,学生描红,临写,展评。6. 读读写写。如,上午、下午、叶子、真心、真好、真正、豆子、土豆、大豆、节日、过节、大米、小米、千米、分手、分开、十分 四、当堂作业,反馈检查。(课件出示13) 1.给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找朋友。 2.我能在括弧里填上合适的词语。(课件出示14) ( )的糯米 ( )的枣 ( )的箬竹叶 ( )好吃课外作业新设计1
9、.把生字“真” “节” “豆”,每个写两遍,注意一定要写美观哦,然后让爸爸妈妈欣赏。2.写出含有下列偏旁的字。 米:_ _ _ 立:_ _ _ 3. 填空。 一小( )粽子 一股( ) 一( )粽子 一( )红红的枣答案: 2.米:粒 粉 料 立:站 亲 辛 3.一小(篮)粽子 一股(清香) 一(个)粽子 一(颗)红红的枣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感受民风民俗和民族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感。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认读。(课件出示16)午、节、叶、米、真、分、豆 2出示词语,认读词语。(课件出示1
10、7) 端午节 粽子 竹叶 大米 真是 十分 红豆 总会 中间 鲜肉 带回去 知道 据说 纪念 二精读感悟,了解端午粽。 1齐读第1 自然段。(课件出示18)(1)从哪个词语看出端午节是一种习俗?(从“总会”写出了外婆端午节煮粽子不是偶尔的,而是习惯,可见煮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2)练习朗读第1自然段,注意:“总会”“盼着”要重读,强调端午节煮粽子已经是一种习惯。 2学习第2 自然段。【设计意图:第2自然段是需要重点学习的段落。这段共3句话,分别介绍了粽子的样子、香 昧和昧道。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关注到描写的条理性,在介绍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时也可以学习课文语言,清楚地、有条理地介绍
11、。】 自由读第2 自然段。(1)粽子是怎样做的?指名读句子:(课件出示19)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 颗红红的枣。读一读,想一想,这句话写了粽子的哪些特征,找一找相关的事物(粽叶包着的,里面有糯米,中间有枣)。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事物分别是怎样的(课件出示20)(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这些短语在前面“()的()”朗读指导中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这里再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作者介绍粽子的顺序是怎样的?从“里面、中间”这几个方位的词,发现句子由外及里描写了粽子的样子。(2)外婆包的粽子好吃吗?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课件出示21)出示: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