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孤独之旅教案(部编九上语文).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7 孤独之旅教案部编九上语文 孤独 教案 部编九上 语文
- 资源描述:
-
1、17* 孤独之旅【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内容,体会标题含意。2.理清故事情节,理解小说主题。3.欣赏小说饱含诗意的语言,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4.体会杜小康成长中的感受,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2.教学难点:理解文意,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作者关曹文轩及其作品的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我们一同看看这张图片,看看图片上有什么?(出示课件1)学生:图片里一个小男孩坐在船头,后面一群鸭子在水中游
2、泳教师:对!再来听听歌曲吧!教师:(出示课件2)同学们,正如歌词所表达的,人生旅途并非时时一帆风顺,往往充满辛酸,饱含痛楚与泪水,其实生命也就是在这样的锻造中成熟丰满的。如果说这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的话,那么“孤独”也应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人生题目。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所经历的一段孤独生活。板书课题:17* 孤独之旅 (出示课件3)二、知识备查,扫清障碍(一)文本知识1. 作者简介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2016年获“国际安徒生奖”的中国作家是谁吗?预设:就是草房子的作者,曹文轩先生。(出示课件5)教师:(出示课件5)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中国儿
3、童文学作家。1991年,推出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1997年,出版小说草房子,并担任改编电影编剧。1999年,出版小说根鸟。2005年,推出小说青铜葵花。2016年获“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得这一殊荣。2017年获得2016-2017“影响世界华人大奖”。2017年12月,特殊文体长篇小说蜻蜓眼获得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2.作品简介教师:同学们,我们刚刚提到了曹文轩的草房子,你们看过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部作品吧!预设:(出示课件6)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学校为背景,写了男孩子桑桑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他目睹或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
4、但又催人泪下的事件。描绘了几个孩子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悲怆。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生活的富裕,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他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可是一次意外事故降临了3.背景资料教师:我们了解本文的背景资料,有助于理解这篇小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篇小说在什么背景下写的。预设:(出示课件7)杜小康的父亲杜雍和一心想发大财,用积累下的财富买了一条运货的大船,用这些年赚的一大笔钱加上从别人那里贷了一笔款,去城里买了一大船既便宜又好的货,打算回家慢慢卖出去,赚更大的钱。但回家途中,他因过于
5、兴奋,喝了点酒,加上扯足了风帆,在河弯处与一艘大拖驳船相撞,结果船毁了,货没了,人也因此病倒了。于是爱读书的杜小康被迫辍学,想法为父亲治病。当杜雍和能下床走路时,他又萌发了让“红门”重新焕发光彩的信心。这年春天,他又筹借了一笔钱,从鸭坊买下了500只小鸭,想靠自己年轻时的放鸭经验东山再起,并且要求自己的独生子杜小康一起去遥远的芦荡放鸭子。本文节选的就是这一部分。(二) 预习检查1. 教师引导学生读下列字词读音,要求学生读准下列红色的字词的读音。(出示课件8) 教师提示 :注意“撅”“戳”“茬”的读音。2.指名学生读出、区分下列多音字的读音。(出示课件9、10)3.要求学生分组辨析下列形近字的读
6、音与字形书写。(出示课件11、12)4.请同学们根据课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出示课件13)嬉闹:嬉戏打闹。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快。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浩浩荡荡:形容广阔或壮大。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天昏地暗:形容乌云密布或刮大风时飞沙漫天的景象。教师提示:“一落千丈”既强调跌落的程度,也可以形容气势颓败。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速读课文,边读边厘清小说的故事脉络,并用凝练的语言概括每个情节。(出示课件14)(学生归纳回答,教师点拨指正。)预设:(出示课件15)开端(1):家道中落,随父放鸭。发展(2-27):芦苇滩上,开始放鸭。高潮(28-49
7、):雨夜寻鸭,坚强长大。结局(50-52):鸭子下蛋,惊喜成熟。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教师: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查找文中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语句,结合画面理解他的心路历程,填写下面的表格。(出示课件16)(学生阅读课文,在课本中勾画,教师点拨指正。)学生1:第5段。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儿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出示课件17)师生:茫然和恐惧。学生2:第21段。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
8、了小船。(出示课件18)师生:害怕和胆怯。学生3:第28段: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出示课件19)师生:孤独。学生4:第33段。后来,父子俩都在心里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会再忽然地恐慌起来。(出示课件20)师生:不再忽然地恐慌。学生5:第48段。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出示课件21
9、)师生: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教师指正:(出示课件22)教师追问:同学们,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杜小康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出示课件2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归纳回答。)学生6:刚刚出发时茫然和恐惧。学生7:到达芦荡时害怕和胆怯。学生8:芦荡安顿后孤独。学生9:住段时间后不再忽然地恐慌。学生10:雨后天晴时坚强、长大。教师补充:我们可以看出,杜小康的心理从不成熟到成熟过程,这就是成长之旅。(出示课件23)教师再问:文中杜小康感受到哪些方面的“孤独”?(出示课件24)(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分析归纳。)学生11:离乡背井的孤独、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单调乏味的孤独,是寂寞痛苦。学生12:前途迷茫与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