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资源描述:
-
1、七年级语文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2、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明白鲁迅“夕 拾” “朝花”的深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爱憎感情。3、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4、能够记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要求内容充实,增进记叙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1、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的方法。:2、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
2、段议论的含义。3、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三、学法指导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2、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4、“四步教学法”:第一步:预习质疑;第二步:讨论释疑;第三步:审美鉴赏;第四步:练习巩固。四、教学时数:3课时五、学习过程第一课时预习指导一、鲁迅图片,解题导入(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有谁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鲁迅?(投影)鲁迅简介 (18811936) :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
3、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列练习。1、请你给加点字注音或给拼音写汉字确凿( ) 菜畦( ) 桑椹( ) 攒( )成小球积攒( ) 宿( )儒 星宿( ) 蝉( )蜕( )盔( )甲 斑x蝥( ) 执拗( ) 拗( )过去叵( )测 人声dng( )沸 jin( )赏 收lin( )锡b( ) 脑su( ) b( )谷ttng( ) 人迹hn( )至2、填空本文选自 ,作者是 。从标题可以看出,本文写了 和 这两个
4、地方,主要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3、从文章题目可看出它有二个部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鲁迅用“从到”的标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带有比照意味。那么第二部分的过渡段在哪里呢?(我不知道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4、熟读课文第二段,看看作者写了百草园里的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学习研讨(一)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体会感情。(四)合作探究,品味鉴赏。1、快速阅读课文,回想课文内容,限时7分钟(大约3500字)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文中传递了鲁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怎样的情感?百草园:依恋,留恋;三味书屋:害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在百草园
5、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只是对自然的观察,而是自己动手去翻,去捉,去按,去拔,去尝觉得更加好玩。增长许多知识)二、合作探究,揣摩乐趣1、提供话题,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并请文中找出你以为作者最为留恋的内容。(朗读、分析)2、班级交流。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第二课时学习研讨一、品读赏析,景物描写1、百草园的景物很美,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又是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