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成语故事.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成语故事 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 资源描述:
-
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1.理解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3.明白成语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学课时两课时 知识点详解 成 语 故 事自 相 矛 盾 古时候:故事中常用来点明时间的词,意思是古代的某个时候。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句导读:此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夸口”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2、“夸口”就是吹牛,说大话。说明那个楚国人言过其实,这才造成了他的自相矛盾。结,在这里读ji。重点句解析:那个楚国人随意夸口,言语前后矛盾,引来了围观人的尖锐提问与嘲笑讽刺。在错误面前,他理屈词穷了。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句导读:这个楚国人的话,前后矛盾。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那个楚国人为什么会“张口结舌”?滥 竽 充 数 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公元前475公元前221)。竽:古乐器,形状像现在的笙。“许多人”“一齐吹”等词点明了南郭先生能“充数”的原因。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3、写出了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神态,这也是他能“充数”的一个原因。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y),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哪些词最能说明南郭先生能“充数”的原因?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fn)禄(l)。“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写出了南郭先生怎样的神态?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n)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句导读:南郭先生逃走的原因是齐湣王不让许多人一齐吹,而是一个一个地单独吹,所以他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画 龙
4、点 睛南北朝时, 南北朝:从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到589年隋统一的一百七十年间,中国历史上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史称“南北朝”。爪,在这里读zho。有个画家叫张僧繇(yu)。句导读:此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一天,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没有画上眼睛。句导读:“张牙舞爪”“形象逼真”说明画家有着高超的画技,画的龙活灵活现。“奇怪”一词说明什么? 说明画家的与众不同,此处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因为游客要求张僧繇画上眼睛,以弥补缺憾,而张僧繇一再推辞,引起了游客的怀疑。难句解析:这句话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龙活灵活现、威力无穷的神态,这是对张僧
5、繇高超画技的最好证明。游客看了,觉得缺少神韵,很是惋惜,就请张僧繇把龙的眼睛补上去。张僧繇推辞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游客不信,都以为张僧繇在唬人。游客为什么不信?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龙真的飞走了说明了什么?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初步了解三个成语故事的内容。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投影,生字、新词卡片。一导入新课,揭示题旨1.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你一定学会了不少成语。其实,一个成语就是一个小小的故事。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神话传说,还有的是日常生活中出现的
6、可笑之事但它们都借助这些故事,向人们传达着丰富的含意。你能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成语故事吗?2.课文成语故事向同学们讲述了三则精彩而有趣的成语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这几则成语故事。(板书:成语故事)3.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投影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准的生字多读几遍。(2)按照以往学习生字的方法,掌握字形,记忆生字,注意字的书写要点。(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难懂的词语做上记号。2.学生按自学提示学习。3.汇报、交流
7、自学成果。(1)读准字音。(出示生字、新词卡片)mo dn矛盾ch楚国mi买卖 ru锐利b墙壁b逼真yn神韵(2)认清、记忆字形。按结构分类记忆。上下结构:矛楚卖壁左右结构:锐韵半包围结构:盾逼辨析形近字。予矛锐说壁璧逼幅韵均服报卖买(3)指导书写。矛:最后一笔是一撇,不能少写。楚:上下结构,下面第一笔是横钩。壁:下面是个“土”字,注意不要多写一点。(4)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老师巡视指导)(5)理解词语的意思。戳穿:刺穿。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老师板书: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2.学生朗读课文,说一说这三则
8、成语故事各主要讲了什么。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与同学讨论。4.师生交流,总结归纳。(1)自相矛盾主要写的是古代有一个人卖矛和盾,他先夸盾好,什么矛也戳不破;然后又夸矛好,什么样的盾都能戳破。当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那人顿时哑口无言。(2)滥竽充数主要讲的是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齐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但也混在中间充数。后来齐湣王继位,喜欢让人一个一个地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3)画龙点睛主要讲的是南北朝时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都没有点上眼睛,说点了眼睛就会飞走。人们不相信,偏叫他点上。张僧繇刚点上眼睛,龙便腾空飞去。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有兴趣
9、的同学可在课外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成 语 故 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1.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寻找每一则故事的突破口,在点上深挖,带动学生对整个故事的理解。自相矛盾一文,教师可重点抓住“夸口”一词,指导学生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2.滥竽充数一文,教师可以从“总是”“不要而要”造句入手,让学生展开去说,了解齐宣王和齐湣王喜欢听吹竽的不同之处,知道南郭先生逃走的原因。3.成语故事的内容比较简短,适合表演,因此,在理解了全文之后,教师可以请学生演一演。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复习了故事的内容。1.看拼音,写词语。modn矛盾rul锐利shnyn神韵qingb墙壁pimi拍卖bz
10、hn逼真2.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滥)竽充数见(义)勇(为)惊(涛)骇(浪)排(忧)解(难)(娓娓)动听波(翻)浪(涌)斩(钉)截(铁)自相(矛)盾画龙点(睛)(亡)羊补牢3.按要求改写句子。(1)有个楚国人夸口自己的矛锐利无比。(改成第一人称的句子)有个楚国人夸口说:“我的矛锐利无比。”(2)张僧繇给龙点上眼睛,龙就腾空而起。(改成“被”字句)龙被张僧繇点上眼睛,就腾空而起。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成语故事中蕴含着的深刻道理,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字幕投影。一复习导入1.复习生字、新词。2.填词。自相(矛)盾画龙点(睛)(滥)(竽)充数张口(结)舌二精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