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巩固提升案:第五单元 三、东海之大乐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巩固提升案:第五单元 三、东海之大乐 WORD版含解析 2019 2020 学
- 资源描述:
-
1、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选D。A项,听说、听到/知识、见闻。B项,同“墟”,处所,所居之地/减少。C项,不多/看不起、轻视。D项,都译为“穷尽”。2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东面而视,不见水端B吾自以为至达已C是非坎井之蛙与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解析:选B。B项,以为:认为。A项,今义:方位名词,东边;古义:脸朝东。C项,今义:事理的正确与错误,也指口舌;古义:这不是。D项,今义:不吝啬,自然,不拘束;古义:懂得大道理。3下列“之”字按其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今我睹子之难穷也我之谓也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者
2、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大方之家A/B/C/D/解析:选D。分类依次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的。4下列句子的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以为莫己若者莫大于海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我之谓也闻道百又奚以自多A/B/C/ D/解析:选C。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
3、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5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百川灌河B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C不辩牛马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解析:选C。A项,这里特指黄河,今义指河流。B项,这里指到达,今义指达到某种程度。D项,这里指懂得大道理,今义指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6下列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B顺流而东行C东面而视,不见水端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解析:选C。端:尽头,名词。A项,美:盛美,形容词作名词。B项,东:
4、向东,名词作状语。D项,少:看不起、轻视,形容词作动词。7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天下之水,莫大于海D此亦东海之大乐也解析:选A。A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B项,是被动句。C项,是状语后置句。D项,是判断句。8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则寓言中的河伯是庄子为教育人们而塑造的一个反面人物形象。B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C这则寓言通过设喻和对比的手法,将人物形象塑造得鲜明生动,也增强了说理的趣味性。D庄子的这种“戒除自满”的思想观点至今仍有很强的现
5、实意义,所以我们要正确地继承并发扬。解析:选A。A项,“反面人物形象”说法欠妥当。9河伯是怎样一个人?答:答案:有自知之明,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河伯起先认为自己的泾流很大,河面很宽,从而沾沾自喜。后来看到了大海,便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宽广,明白了自己的渺小。(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孔子围于陈蔡之间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大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子恶死乎?”曰:“然。”任曰:“予尝言不死之道。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肋而栖;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
6、。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至人不闻,子何喜哉?”孔子曰:“善哉!”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鸟兽不恶,而况人乎!孔子问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古国名)人之亡与?林回(假国之逃民)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9722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2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3卖油翁课件 新人教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