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类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学案: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吗(2).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204846
  • 上传时间:2025-11-14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98.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17 中国人 失掉 自信
    资源描述:

    1、17.2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吗【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本文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特点。2揣摩品味语句,体会泼辣、犀利、有力,讽刺意味强,感情色彩浓的语言特点。3.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重点难点】1体会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驳论方法。2学习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学法指导】朗读、自主、合作、探究【预习检测】一、基础知识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节选的文字,完成15题。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

    2、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来源:1ZXXK来源:1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

    3、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1.文中说:“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这一点现象”指的一项是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B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C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D文章开头所列举的三种“事实”及有些人的“慨叹”。来源:1ZXXK2.“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文中的“有人慨叹”其用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号召国人找回曾有的自信力。B掩盖自己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的心态。C批评那些失掉自信力的人。D表明自己不再仰人鼻息。3.这段文字采用的批驳方式,正确的一项是A直接批驳敌论点。B 通过驳论据来驳敌论点。C通过驳论证来驳敌论点。D间接反驳。4.文中在“他信力”和“自欺力

    4、”上加引号,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表引用 B表强调 C表特殊称谓 D表讽刺否定5.从选文看,下面对文章的语言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犀利如刀。 B感情色彩浓。C讽刺意味强。 D幽远隽永。二、文本探究(一)研读分析 1.作者用什么方法反驳对方的错误论调? 2.作者既然认为对方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文章开头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3.第九自然段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找出来体会其意思。4.本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显著的特色?试举例加以分析。(二)赏析词句1.联系全文,辨析下列句子中“中国人”的含义,说明“状元宰相”“地底下”指的是什么。(1)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

    5、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2)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3)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4)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5)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来源:12.“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句子中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3.“从公开的文

    6、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如何理解三个副词“总”“只”“一味”含义。4.“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污蔑。”如何理解加点的词语?(三)拓展延伸5.“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各指什么样的人?你能说出几个吗?“中国的脊梁”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五、随堂检测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完成68题。中国人现在是发展着“自欺力”。“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

    7、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污蔑。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1.对文中加点词的理解,不

    8、够准确的一项是( )A.“舍身求法”是指为追求公平、正义而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B.这里的“中国人”是指所有的中国人。C.“脂粉”是指国民党反动报刊上的欺骗宣传。D.“状元宰相”是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2.“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A.这样的人现在确实很少 B.这样的人现在并不少 C.这样的人现在确实不多了 D.这样的人现在并不多了3.对选段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段中前面说“笼罩了一切”突出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一观点。B.选文第段采用例证法证明了作者的观点。C.作为一篇经典的驳论文,全文采取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相

    9、结合的方法。选段是通过从正面提出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并论证这个论点的正确性,从而直接驳斥了对方谬论。D.段先后巧妙地使用了仿拟、排比、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D2.B3.C4.D5.D二、文本探究(一)研读分析 1.作者用什么方法反驳对方的错误论调? 明确直接反驳:信地、信物、信国联只有“他信力”;求神拜佛发展着“自欺力”。间接反驳: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从正面树立起自己的论点,与敌论点针锋相对。接着,作者历数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以之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他们都

    10、是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这样,就间接地反驳了敌论点。论据:从古至今中国的脊梁。来源:Z。xx。k.Com2.作者既然认为对方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文章开头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明确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后,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这样,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这叫归谬法。这是驳论的一种方式,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在论证方法上这是驳论证。它欲擒故纵,先“抬”后“贬”,好像抖包袱,吊起读者的胃口,达到讽刺的效果。要驳论证,关键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对方或因为己方利益或因为认识上的局限,

    11、往往用事实掩盖了真相,这就需要作者能拨乱反正。因此驳论证比驳论点、驳论据更能体现智慧和力量。3.第九自然段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找出来体会其意思。明确“脂粉”:比喻统治阶级的欺骗性宣传;“筋骨和脊梁”:比喻气节、操守、人格、品质;“状元宰相”:比喻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地底下”:比喻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4.本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显著的特色?试举例加以分析。 明确辛辣的讽刺是本文语言上显著的特色。如第一自然段语句,“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揭露了国难当头,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不是号召人民奋起反抗,而是以祈祷“解救国难

    12、”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搞“时轮金刚法会”等。请菩萨来“解救国难”,多么荒诞,多么愚昧啊!“一味”揭示了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悲观论者的脸谱。作者的讽刺语言真是入木三分。(二)赏析词句1.联系全文,辨析下列句子中“中国人”的含义,说明“状元宰相”“地底下”指的是什么。(1)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2)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3)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4)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5)假使这也算一种“

    13、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明确五个句子中“中国人”的含义,依次是:指极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中国人民;指广大人民;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指所有的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状元宰相”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2.“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句子中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14、 明确不能互换位置。理由:三个副词“总”“只”“一味”概括了国民党悲观论调在不同阶段的表现,也就是:由自夸到崇洋,再到自欺欺人、虚无渺茫。3.“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如何理解三个副词“总”“只”“一味”含义。明确“总”,一副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样子;“只”,一副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形象;“一味”,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这些尖锐泼辣的语言,漫画式地画出了悲观论者的脸谱,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4.“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

    15、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污蔑。”如何理解加点的词语?明确“简直”表达了作者的愤激之情;“污蔑”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对方的论点的极端错误。指出了对方的论证时的以偏概全。(三)拓展延伸5.“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各指什么样的人?你能说出几个吗?“中国的脊梁”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明确“埋头苦干的人”:为了国家利益,执着于某一事业,默默无闻、努力工作的广大劳动人民。如:毕升、祖冲之、李时珍、詹天佑、徐霞客、司马迁、华罗庚、杨利伟、抗震救灾英雄等。“拼命硬干的人”: 指反对国内剥削阶级和外来侵略者的不怕牺牲、不计得失、忠于祖国的革命志士民族英雄。如:陈涉、李自成、洪秀全、岳飞、戚继光、文天祥、林则徐等人。“为民请命的人”:指同情人民,为人民鸣不平、伸张正义的为人民疾苦而呼告的人。如:屈原、关汉卿、海瑞、杜甫、白居易、柳宗元、包拯、梁启超、鲁迅等。“舍身求法的人”:指历尽艰险、英勇献身、探求真理的人。如:玄奘 、鉴真、商鞅、谭嗣同、李大钊等。 当时国民党到处散布悲观论调,广大民众也因“中国的脊梁”的一再被摧残、被抹杀而看不到光明。鲁迅反复赞扬“中国的脊梁”,可以鼓舞斗志,增强中国人的自信力。三、达标检测1.B2.B3.C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学案: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吗(2).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4846.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小学语文:《小鹰学飞》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小鹰学飞》说课稿.doc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5 文学文化常识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5 文学文化常识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4 综合性实践活动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4 综合性实践活动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小河与青草》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小河与青草》说课稿.doc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3 名著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3 名著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小母鸡种稻子》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小母鸡种稻子》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小山泉的心愿》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小山泉的心愿》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小小的船》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小小的船》课堂实录.doc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四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四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小小的船》教学设计.doc小学语文:《小小的船》教学设计.doc
  • 小学语文:《小儿垂钓》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小儿垂钓》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寓言二则》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寓言二则》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家》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家》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守株待兔》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守株待兔》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学弈》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学弈》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孔子游春》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孔子游春》课堂实录.doc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一 汉字与书法鉴赏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一 汉字与书法鉴赏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口语交际辩论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口语交际辩论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课堂实录.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写作修改润色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写作修改润色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说课稿.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无言之美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无言之美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地球清洁工》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地球清洁工》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堂实录.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短文两篇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短文两篇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喜爱音乐的白鲸》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喜爱音乐的白鲸》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唯一的听众》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唯一的听众》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咏鹅》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咏鹅》课堂实录.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