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案:1 夫子自道 WORD版含解析 (2).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孟子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案:1 夫子自道 WORD版含解析 2 2019 2020 学年 高中语文 同步 苏教版 选修 选读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夫子自道【画面描述】一个年轻人迈开大步,伸出双手,要去端“公务员”的“金饭碗”。“心”形的“道德”先生一把抓住了他,说:“想当公务员,先过我这一关。”【寓意点评】反映了我们的一些政府官员道德缺失的现象,表达了人们希望加强公务员道德建设的愿望。第1步 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有”同“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2)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尔”同“耳”,而已,罢了)(3)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4)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嘑”同“呼”)(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激)(6)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一直)第2步 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2、(1)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2)敝之而无憾(使动用法,使敝,弄坏)(3)老者安之(使动用法,使安逸)(4)朋友信之(使动用法,使信任)(5)少者怀之(使动用法,使怀念)第3步 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子路不对古义:不回答。今义:错误,不正确。(2)其为人也古义:做人。今义:做人处世接物。第4步 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判断句)译文:鱼是我所喜欢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的。(2)夫子自道也(宾语前置)译文:他老人家(这正是)叙述自己啊。(3)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状语后置)译文:即使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一定有像我这样又忠心又信实的人。(4)叶公问
3、孔子于子路(状语后置)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做人怎么样。(5)所欲有甚于生者(状语后置)译文:但是还有比生命更为我所喜欢的。(6)弗得则死(省略句)译文:得不到(它)便死亡。一、关于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中国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编成论语。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爱人之心调节社会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孔子主
4、张“克己复礼”,就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为了实现“礼”,孔子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即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正言顺,贵贱有序。2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比较进步。他创办私学,广招学生,还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主张“因材施教”和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去教育学生。二、关于孟子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在山东省邹城市东南)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孔孟”。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思想,并有所
5、发展。他主张人性本善,认为凡人都可以为尧舜,每个国君都可以成为圣主。他宣传仁政,抨击暴政,提出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儒家政治思想。他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他反对发动不义战争以及剥削人民、危害人民利益的人与事。这种强烈的民本思想正是社会变革中时代精神的体现。孟子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也有有所不为的操守,他提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成为封建时代士大夫进退的准则。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孟子重视人民,却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他说:“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还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
6、通义也。”本板块选录的这七章分别写了以下内容:1.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2.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为人处世的态度。3.孔子坦言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只是非常好学。4.孔子安贫乐道,不求不义之富贵。5.孔子自述其心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6.孔子以君子之道自省。7.孟子认为,君子应“舍生取义”。1第一章中孔子用年龄来描述个体成熟的不同阶段,对此,你怎样认识?这一千古名言对后世有怎样的影响?_答案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
7、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立命安心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天命之年”,孔子所界定的这些年龄成了中国人的人生路标,是中国人人生自我评价的普遍标准,成为千古名言,对后世影响很大。2第二章写孔子及其弟子们自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509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