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谈中国诗》课件.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谈中国诗 吉林省 松原市 扶余县 第一 中学 语文 中国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扶余一中作者简介v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著作:v 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v 短篇小说集:人兽鬼,v 长篇小说:围城,v 学术著作:
2、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v 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整体感知,把握文意v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v 作者认为评论中国诗要全面了解诗人,用具体的事实作证据。并且必须在相对比的前提下才能作出结论,也就是说必须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来对待,只有这样才公平。整体感知,把握文意v 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v 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而“早熟的代价是早衰”。即“中
3、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整体感知,把握文意v 第三部分(第3段至7段)。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v 1.篇幅短小。韵律的要求v 2.富于暗示性。“言有尽而意无穷”v 3.笔力轻淡,词气安和风格。v 4.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整体感知,把握文意v 第四部分(第8段)。没有中国的地方,没有本质的区别。v 论说中国诗与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建议听众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研究中国诗,从而深刻理解本国诗歌。文章的思想要点v 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v 西洋诗里有“中国”的成分。文章的写作特点v 层层展开,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简单,举例子,打比方。v 征古今引中外,知识性强。v 引道理,发议论,幽默风趣。v 大量运用比喻手法,语言轻松、幽默。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