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项练24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专项练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项练24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专项练 WORD版含解析 2019 一轮 高考 复习 语文 专项 24 古代 诗歌 鉴赏 选择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二十四古代诗歌鉴赏选择专项练1(2018龙岩模拟)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11分)平凉李攀龙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弟子家?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注】平凉在汉唐盛世时并不属于边塞地界,明王朝时嘉峪关以外大片土地尽失,平凉渐渐成了边塞。“汉苑”原指汉朝马苑,这里借写明代平凉府的大牧马场。(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描绘冷落、寂寥的平凉春色,荒芜的边城蒙上了一抹灰暗、冷峻的色调,寄情于景,景中有情。B颔联不露雕琢痕迹,貌似平淡无奇,实则在特定图景中,包含着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深沉
2、回顾和感叹。C颈联抚今追昔,借助想象,用精炼的语言描绘出秦汉强盛时军队在边关塞外沙漠中驰骋作战的图景。D本诗用词准确富有表现力,如“宛马如云”,描绘出战马迅猛奔跑如彤云翻滚的情景,极具动态感。E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从上到下,思绪随之起伏、推移,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叠之中闪耀出新的境界。解析:选CEC项,描绘的是明朝军队作战的情景。陕西为古秦地,诗中“秦兵”指明朝的军队;E项,视线由远及近。(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能力。“欲投万里封侯笔”一句从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入手分析诗人的情感,“愧我谈经鬓有华”一句中
3、“愧”“鬓有华”则表达出诗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壮志难酬的遗憾。答案:“欲投万里封侯笔”,引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达出作者愿意效法班超,在保卫祖国的征战中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3分)“愧我谈经鬓有华”,诗人感到惭愧的是,大半生只空谈治国济民的经术,如今已两鬓斑白,表达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壮志难酬的遗憾。(3分)2(2018马鞍山模拟)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回乡偶书贺知章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第一首诗
4、用“少小离家老大回”写出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概括写出自己数十年来客居他乡的事实,暗含自己长期不能归乡的感伤情绪。B第一首诗后两句借儿童问话这一细节,既表现了儿童天真可爱的一面,也描摹出儿童因不认识诗人而故意捉弄诗人的狡黠心理。C第二首诗可以看作第一首诗的续篇,诗人回到家乡以后,耳闻目睹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感慨少小时的玩伴中有不少再也见不着面了。D第二首诗后两句看起来是写故居门前镜湖水没有什么改变,实际上想要表达这样一种感慨:故乡已经不是记忆中的样子,变化太大了。E两首诗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很多,如“少小、老大、近来、旧时”等,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读者产生了在时空中穿越的感觉,令人迷惘。解析:选BEB项
5、,“儿童因不认识诗人而故意捉弄诗人的狡黠心理”与诗文不符。E项,“令人迷惘”错,这些词主要营造了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2)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些情感是如何产生的?(6分)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品内容的能力。第一首,“少小离家老大回”表达了归家的欣慰,而“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则表达了一种不被儿童认识的伤感。第二首,“近来人事半消磨”表达了诗人物是人非的感慨。答案:第一首诗的情感:初回家乡的欣慰和老大体衰的感伤。(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原因:欣慰于久别回乡,又闻乡音;伤感于离家太久,家乡后辈以我为“客”。(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6、第二首诗的情感:物是人非的感伤。(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原因:回到家乡后,耳闻目睹了家乡的“人事消磨”,物是人非。(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3(2018抚顺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11分)新晴山月文同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徘徊爱其下,夜久不能寐。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注】疏月:稀疏的月光。络纬:一种草虫,又名“络丝娘”,即纺织娘。(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一、二两句紧扣诗题的“月”字,第一句写月光的神,第二句写月光的形,两句仅十个字,但描绘得细腻生动,境界优美。B三、四两句写出了诗人在松下久久
7、徘徊,不愿离去,更不愿匆匆入睡而要充分享受这良辰美景的心境。C五、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池塘里的荷花好像因为怕风吹,所以将叶子卷了起来,山果以雨为病,形象地写出山中雨久,山果因遭雨害而自落的情景。D七、八两句运用了设问的手法,把纺织娘不停地鸣叫与自己的低吟相映照,写得十分和谐,在自问自答中结束全诗。E作者以诗人兼画家的双重眼光,观察和体会月夜美景,描绘了高松、月影、虫唱、荷卷、果落等景色,写出山中月夜初晴后的幽美、寂静、清爽。解析:选ACA项,第一句非常细腻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站在松林中见到的月光透过高大的松树枝叶只露出几缕的美景,表现了松树枝叶的浓密,漏下的月光的疏淡;第二句描绘了照在松树上
8、的月光,将婆娑的树影投落到地上,勾画了一幅斑驳的水墨青松图。这两句诗,都是写月,但第一句写月光的形,第二句写月光的神。C项,是拟人的手法。(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诗内容赏析。(6分)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鉴赏文章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诗以诗人兼画家的双重眼光,观察和体会月夜美景,描绘了高松、月影、虫唱、荷卷、果落等景色,写出山中月夜初晴后的幽美、寂静、清爽,表达了作者漫步月夜林下的恬静、愉悦之情。首联和颈联借助“高松”“月影”“荷”“果”等意象,表达了作者愉悦之情;颔联和尾联则直抒胸臆,直接表达自己对林中夜景的喜爱之情。
9、答案:诗歌表达了作者漫步月夜林下的恬静、愉悦之情(或醉心山水的淡泊情怀)。(2分)寓情于景,(1分)首联和颈联用极细微的笔墨,描写了月夜山林中高松、月影、荷卷、果落等幽美、静谧的景色,(1分)颔联和尾联则直抒胸臆,(1分)表达自己对林中夜景的留恋、喜爱之情。(1分)(如果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4(2018邵阳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别元九后咏所怀白居易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注】悰:欢乐,乐趣。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750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