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商鞅南门立木_语文S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南门 立木 语文
- 资源描述:
-
1、6商鞅南门立木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教学目标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
2、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1.认读“鞅”1个生字,会写“孝、葫、础”3个生字。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语。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
3、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指导学生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4.认识“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性,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教学难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性。教学准备1.让学生查阅商鞅变法的资料。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
4、们听说过商鞅变法的故事吗?2.你对商鞅有哪些了解呢?(出示商鞅图片)【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3.为了进一步了解商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故事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标出不懂的问题。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3.教师检测生字和词语。(1)演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组词。(2)认读词语“葫芦、基础、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3)重点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让学生用“冥思苦想”、“惹是生非”写句子。【注意“惹是生非”的“是”不要写成“事”
5、。】冥思苦想:深沉地思索。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走得大,走得快。喜笑颜开:因为高兴而笑容满面的样子。真心实意: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惹是生非:引起麻烦或争端。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1.指名学生读课文,同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本文讲述的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故事,显示了他变法的决心和意志。)【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在评价中促进朗读;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统一和精确的答案。】2.互动交流: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商鞅受权变法。第二部分(第2
6、14自然段):写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第三部分(第15自然段):写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四、合作评价,归纳质疑1.通过初读课文,你觉得商鞅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商鞅:政治家赏罚分明严格执法诚信和聪明【引导学生评价,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2.通过合作学习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预设:(1)商鞅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2)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会遇到哪些困难?(3)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是怎么做的?(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发现问题,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下节课我
7、们继续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第二课时一、复习激趣,谈话导入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南门立木这篇课文,文中的商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最欣赏他的哪些做法?2.这节课让我们结合课文和上节课留下的问题继续感悟商鞅变法的决心和坚定的意志。二、研读课文下面请同学们围绕上节课的几个问题,抓住课文中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的描写进行读书、体会、交流。1.出示自学提示:(1)商鞅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2)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会遇到哪些困难?(3)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是怎么做的?(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5)你对商鞅的做法有什么看法?(6)结合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