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江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江油 中学 2020 2021 学年 语文 上学 期半期 考试 试题
- 资源描述:
-
1、四川省江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答题卡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任课教师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填图好后上交。一、现代文阅读(1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中国新时代:富而好礼,强而有义中国实现由富到强的巨大转变,为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的富强得益于文化的强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支撑。富而好礼、强而有义,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质,不仅是古人治国理政经验智慧的历史总结,一直以来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也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新气象和新风貌,与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礼义之邦的大国君子形象一脉相承。早在春秋之际,我国古人就注意到了国家在实现富强之后接下来该怎么办的问题,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解决之道。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来强调的“富而好礼”“强而有义”的宝贵思想。据
3、论语记载,子路曾经向老师孔子请教“富而无骄”如何?孔子回答说,已经很不错了,但要是能做到“富而好礼”就更好。这与孔子回答其另一弟子冉有之问“既富矣,又何加焉”,而告诉他要“教之”的道理相辅相成。国家在富庶之后该怎么办,古人以其独特的经验智慧给出了“教之”的方案。所谓教之,即以礼教之或教之以礼,即按照礼的规范和要求上至治国理政、平定天下,下至日新其德、修身齐家,从而在整个社会上形成一种良好风气。在古人看来,“富而无骄”虽然可堪称道,但仍不过是一种被动的不作为,亦可说是没有责任和担当意识,久而久之必然会流于为富不仁。“富而好礼”则展现了一种积极主动的有为精神,更能彰显自身的道德自觉和追求,对整个社
4、会和国家良好风气的塑造和维系大有稗益。“以礼示之,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如果不依照礼的要求治理国家,就好比盲人失去搀扶,在黑暗中寻找东西,必然不知所措、事与愿违。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践行的外交原则和行为,无不折射着一个富而有礼的国家的风度和涵养。除了“礼”,作为国之四维,“义”也是古人治国理政所主张和恪守的一个重要原则。“强而有义”就是从伦理角度对一个强大起来的国家提出的道德引领和规范,“强”既不是“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南方之强过于追求隐忍、包容,也不是“枉金革,死而不厌”的北方之强崇尚勇力、果敢,而是孔子推崇的“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的君子之强。“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指的是把义作为立身
5、之本,依礼而行事。立身之本亦可化为治国之道。能做到“强而有义”的君子之强的国家,必然不会忘记和改变自身抱有的信念和使命,而会恪守德义的初心,坚定不移地按照道义的要求循礼而动,通过践行道义而最终实现其理想追求。这也就是“勤于道义,则刚健而日新”的道理所在。中国已经向世界庄严承诺,“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就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一贯坚守“强而有义”信念的真实流露。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富而好礼、强而有义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历代都彰显出新气象和新风貌。B我国在春秋之际就明确提出了国家在实现富强之后怎么办的可资借鉴的解决之道
6、。C教之以礼是关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事情,能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D“勤于道义,则刚健而日新”,这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人一贯坚守的治国理政信念。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全文论述了中国新时代富而好礼、强而有义与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礼义之邦的大国君子形象一脉相承。B第二段引述孔子的话旨在论述国家富起来之后“礼”的重要性。C第三段中“盲人失去搀扶”的比喻从反面阐明中国外交的风度与涵养。D末段否定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两个极端为的是凸显对君子之强的推崇。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富而好礼、强而有义的传统文化必将为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奠定精神基础
7、。B“富而无骄”缺乏责任和担当意识,久而久之就会为富不仁,这是孔子也是作者所抨击的。C与“富而好礼”一样,“强而有义”同样展现了一种积极主动的有为精神道义担当。D循礼而动,依义而行,从而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秩序。(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题。匠心李广乾隆二十八年,腊月初六清早,雪后初霁,玉雕师傅陈唯友推开大门,发现门楼下蜷卧着一个少年,伸手一探,气若游丝。忙唤徒弟们将人抬至屋内,加覆棉被,喂饮热汤,良久少年方才醒来。少年乃徽州人氏,年方十四,家乡连年遭旱,家人皆饿死,少年流落到苏州城,恰逢连日风雪,饥寒交迫昏死在陈家门口。不几日,那少年气色缓和过来。再见之时,少
8、年纳头便拜:“恩人在上,受程准一拜。”陈师傅急忙搀起:“孩子,世道艰难,焉能见死不救?不知今后作何打算?”那少年再次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请恩人念我手脚齐备,舍得下气力,收我为徒,他日学得一技之长,以报恩情之一二。”陈唯友沉吟了片刻。他心里清楚,玉雕乃大技艺,虽勤能补拙,但要成为良匠,无天资禀赋不能达。但转念一想,自己膝下无子女,眼下几个徒弟无出色之辈,如此下去,自己的一身绝技岂不失传?这孩子举手投足颇有气度,不如暂时将他留下。程准感激涕零,当下行了拜师大礼。不久陈唯友便发现,这程准不仅天资聪慧,悟性极高,而且踏实勤奋,肯下苦功,不出两年,竟学完了师兄们五年才学完的基本功,陈老先生为当初的决定感
9、到庆幸。两年头上,陈唯友要徒弟们各尽所学,做一件作品相互鉴赏。程准连续几日闭门不出,最后用满是血泡的双手给师傅捧出了一件羊羔跪乳的玉件,虽稍显稚嫩,却已初见功力,苏州城内的几位先生看后皆赞赏有加,陈师傅点了点头,说了句:“留下吧!”自此,陈师傅手把手地把平生所学悉数传授于他。那程准也不负师望,技艺精进,未出五年,便在苏州城内声名鹊起。乾隆四十一年,朝廷征召玉雕贡品。程准精选上好玉料,下了整整半年功夫制作出一件作品,取名“丹凤朝阳”,寓意大统,业内人士皆称精品,程准也颇为自豪,对贡品头筹志在必得。未料陈师傅力阻程准将作品送往京城。坊间议论纷纷,但程准并未辩驳,默默地将玉雕收起,跟着师傅回了家。此
10、后,程准更一心一意跟着师傅学习技艺,凡构思动工之前,必先同陈师傅商讨一番。陈师傅初不以为意,后多次看到程准抱臂犹豫,陈师傅大骇,嘱程准今后创作不要再来找他,按己意行事即可,但程准退缩之态并无改观。不久后的一日清晨,陈师傅忽称自己那把祖传的楠木刻刀被盗,一口咬定窃刀之人就是程准。程准大呼冤枉,但陈师傅不为所动。两天后,将程准逐出师门。程准不再申辩,向师傅磕了三个响头含泪离去。十年后的一个夜晚,已经名动海内的玉雕大师程准接到下人禀报:陈老先生病重,恐怕时日无多。程准星夜赶赴苏州。恩师榻前,程准再行师徒大礼。“那把刻刀并没有丢。当年为师只是要寻一个借口将你赶出去。那件丹凤朝阳雕琢固然精细,但奉迎之意
11、过浓,境界不高,此匠人之忌也。我对你百般阻挠,只为让你去除一些雕琢之气,然经此事,你信心大挫,却让为师没有料到。你的技艺已臻完美,只有把你赶出去,才能助你成为一代巨匠。实在是委屈你了。”程准早已泪如雨下。陈老先生吩咐将那把楠木刻刀取来,颤巍巍地交到程准手上,溘然长逝。乌黑油亮的刀柄上,深深地镌刻着八个小字:匠心独运,浑然天成。(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小说标题内涵丰富,“匠心”既指成为良匠应具备的高超技艺和优秀品质,又指陈师傅培养程准助其成为巨匠的一番苦心。B.小说中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如程准和师兄们的
12、对比、陈师傅和业内其他人士的对比、程准和陈师傅的对比等。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用满是血泡的双手”捧出了“羊羔跪乳的玉件”,体现程准能吃苦,有感恩之心,也初见程准雕刻功力。D.小说富有传奇色彩,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易懂,用从容的笔调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表达出作者对工匠精神的独到理解。5.小说用了大量篇幅描写程准拜师之前的内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6. 有人说小说的主人公是陈师傅,也有人说小说的主人公是程准,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说明理由。(6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张元祯,字廷祥,南昌人。五岁能诗,宁靖王召见,命
13、名元徵。巡抚韩雍器之曰“人瑞也”,乃易元祯。举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宪宗嗣位,疏请行三年丧,不省。其年五月,疏陈三事:“一,勤讲学。讲官,令大臣公举刚明正大之人,不拘官职大小。一,公听政。天下章奏,命诸臣详议面陈可否,陛下亲临决其是非。暇则召五品以下官,随意问以时事得失利病,令下情得以毕达。一,广用贤。中外群臣,有刚正敢言者,举为台谏,不必论其言貌、官职、出身。”疏入,以言多窒碍难行,寝之。预修英宗实录,与执政议不合,引疾家居,讲求性命之学。阅二十年,中外交荐,皆不赴。弘治初,召修宪宗实录,进左赞善。上言:“人君不以行王道为心,非大有为之主也。陛下毓德青宫,已负大有为之望。迩者颇崇异
14、端,嬖近习,以蛊此心;殖货利,耽玩好,以荒此心;开幸门,塞言路,以昧此心,则不能大有为矣。愿定圣志,一圣学,广圣智。”疏反复累万言,帝颇纳之。实录成,迁南京侍讲学士,以养母归。久之,召为会典副总裁。至则进学士,充经筵日讲官,帝甚倾向。元祯体清癯,长不逾中人,帝特设低几听之。数月,以母忧去。服阕,迁南京太常卿。已,修通鉴纂要,复召为副总裁。以故官兼学士,改掌詹事府。帝晚年德益进。元祯因请讲筵增讲太极图通书诸书。帝亟取观之,喜曰:“天生斯人,以开朕也。”欲大用之,未几晏驾。武宗立,擢吏部左侍郎兼学士入东阁,专典诰敕。元祯素有盛誉。林居久晚乃复出馆阁诸人悉后辈见元祯言论意态以为迂阔多姗笑之又名位相轧
15、遂腾谤议言官交章劾元祯元祯七疏乞休,刘健力保持之。健去,元祯亦卒。天启初,追谥文裕。(节选自明史张元祯传)【注释】弘治: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林居久晚/乃复出/馆阁诸人悉后辈/见元祯言论意态/以为迂阔/多姗笑之/又名位相轧/遂腾谤议言官交章劾元祯/B.林居久/晚乃复出/馆阁诸人悉后辈/见元祯言论意态/以为迂阔/多姗笑之/又名位相轧/遂腾谤议/言官交章劾元祯/C.林居久/晚乃复出/馆阁诸人悉后辈/见元祯言论意态/以为迂阔多/姗笑之/又名位相轧/遂腾谤议/言官交章劾元祯D.林居久晚/乃复出/馆阁诸人悉/后辈见元祯言论意态/以为迂阔多/姗笑之/
16、又名位相轧/遂腾谤议/言官交章劾元祯/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庶吉士,又可以称为庶常,通常由科举考试中有潜质的进士担任,是皇帝的近臣。B.学士,即文学侍从之臣,既可指以文字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又是一种荣誉称号。C.母忧,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母亲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D.追谥,古代帝王、大臣、百姓等死后,据其平生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炀帝。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张元祯直言劝谏,恪尽臣子之责。他劝谏宪宗广用贤才,从朝廷内外大臣中选拔刚正不阿又敢于直言的人担任台谏,而不必考虑其官职、出身等。B.张
17、元祯身为人子,奉行传统孝道。他编纂完成宪宗实录后,升任南京侍讲学士,因母亲年老需要赡养而回家;后母亲去世,他又离职守丧。C.张元祯推崇王道,主张广增圣智。他劝谏孝宗不要推崇异端、宠幸身边亲信,不要耽于玩好,不要堵塞言路,希望孝宗坚定圣志,进言多被采纳。D.张元祯担任讲官,颇受皇帝信赖。他担任御前讲官,因体貌清瘦,身材矮小,孝宗特意给他准备矮小的桌椅,他推荐书目,皇帝立刻找来阅读。10.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暇则召五品以下官,随意问以时事得失利病,令下情得以毕达。(4分)(2)预修英宗实录,与执政议不合,引疾家居,讲求性命之学。(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1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11-12题。阁 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1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诗写作者流浪到三峡附近,在冬日夜宿阁楼时的所见所听所想所感。B.首句的“催”字写出冬天夜长昼短,光阴荏苒,岁月逼人,给人紧迫压抑之感。C.颔联写了三峡夜晚之景,两句均从侧面烘托出局势动荡战争频仍的时代气氛。D.本诗大开大合,气象雄盖宇宙,笔势沉郁精悍,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的气概。12.“沉郁顿挫”是杜诗的风格,“沉郁”是指内容深广,感情深沉,请结合诗的后两联谈谈“沉
19、郁”的特点有怎样的表现。(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五丁开山”为其文增添浪漫主义气息的诗句是“_,_”。(2)登高中,“_,_”两句道出了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3)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的诗句是“_ _,_”。(4)寡人之于国也中,能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校,最终达到和谐社会的句子是“_,申之以孝悌之义 ,_”。(5)劝学中以蟹作比,从反面阐述用心专一,不能急躁的道理
20、的句子是“_ ,_,用心躁也”。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4-16题。鸿蒙,语出庄子在宥篇:“云将东游,过扶揺之枝,而适遭鸿蒙。”这里的鸿蒙,是庄子虚拟出的人物,用来回答提问人“云将”的问题,并在一问一答中揭示鸿蒙的意义。鸿蒙即元气也。因此,后人把鸿蒙当作元气未分、混沌初开之时的朴素境界,这与老子“返本复初”的概念 。近日,华为自主 的操作系统“鸿蒙”正式落地。这个带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 具有重要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的构成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组成。华为公司在给科技成果命名的时候,用上了一本山海经:饕餮服务器、凌霄路由器、鲲鹏处理器芯片用传统文化元素命名科技创新成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