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6单元 第3课 尚贤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秋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6单元 第3课 尚贤 WORD版含解析 2020 秋人教版 语文 选修 先秦 诸子 选读 练习 单元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六单元第三课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奈何:怎么样B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 社稷:土地神C然后国之良士亦可得而众也 然后:这以后D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 是故:因此【解析】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社稷是国家的代称。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ABCD【解析】A本:名词作状语,从根本上,正常用法,根本。B至,到。C作坊,店铺。D勉励,鼓励。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C)A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B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C道之不行,已知之矣。D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解析
2、】都当“主张,学说”讲。4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C)A必将富之贵之B不义不富,不义不贵C高予之爵,重予之禄D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解析】C是形容词作状语,ABD是使动用法。5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C)A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B此何难之有?C何谓德不形?D唯命之从。【解析】ABD都是宾语前置,C不是。6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墨子提倡的“尚贤”是我国最早的平民政治学说,它提倡贤人政治,不仅要求废除“亲亲”之道,还要求废除私天下、家天下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说,“尚贤”是“兼爱”的题中之意。B“尚贤”是墨子社会政治理论的核心内容,其目的是让平民百姓中的贤良之
3、士参与管理国家。墨家“尚贤事能”的用人原则,跟儒家基于血缘关系的“亲亲”用人原则是相对立的。C墨子提出的“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超越了统治者世代承袭地位和财富的政治生态,是在任何时代都无法实现的。D墨子的尚贤观念立足于国家利益,落实到选拔官员方面则强调以公义为标准,就是“举公义,辟私怨”,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二、文本精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
4、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避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宫墙既立,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
5、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7对下列“而”字的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B)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美章而恶不生A不同,不同。B不同,相同。C相同,相同。D相同,不同。【解析】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表顺承关系,都表并列关系。8下列加点字的活用情况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B)例句: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A必将富之贵之B然则我不可不为义C无能则下之D不义不亲,不义不近【解析】例句和A、C、D项都是使动用法。B项是形容词用作名词。9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C)ABCD【解析】C项,“辟”都通“避”,丢开、抛弃。A项,举荐;拿。B项,相应的位次;排列
6、,陈列;D项,功劳;劳累。10下列有关选文内容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墨子认为,对国家的贤良之士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贤良之士参与国家的管理与建设,这样国家才能更好地发展。B其实,墨子在这里说的“贤良之士”就是指那些“国之善射御之士”,因此说墨子的人才观是有很大局限性的。C在第二段里,墨子分别指出了富贵人、亲者、近者、远者等人不得不为义的情形,突出了君王“尚贤事能”的重要影响及意义,从而亮明了自己“尚贤”的观点。D墨子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运用了一连串的类比。如文章开头用善射御之士的故事作比,说明举贤的途径;第二段又以修墙筑门作比,生动阐明了治理国家的有效
7、方法,即“尚贤事能”。【解析】“贤良之士”并非指“国之善射御之士”,而是指“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之士。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统和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
8、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绿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
9、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
10、宗为贤。”帝默然。(选自辽史萧韩家奴传,有删改)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B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C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D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后人用“弱冠”
11、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B帑廪,粮仓钱库的意思。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C史笔,既是历史记载的代称,也可以指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还可以指执史笔的人,即史官。D穆宗,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如武丁称高宗。汉以后,历代帝王都有庙号。【解析】“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错误,在古代,“廪”指官府储备粮食的仓库。“帑”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用高价卖了家中的牛,他担心别人会受损害,便退钱领回了牛;对皇上知无不言
12、,虽谐谑却不忘规讽。B 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能使事情尽善尽美。C 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引用唐太宗和大臣的对话,巧妙地告诉皇上,治理盗贼的关键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减轻赋税。D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死伤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他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解析】“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说法错误,由原文为“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可知皇上命他删去,他先是删了,出宫之后又记录了下来。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090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