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绵阳市 三台 中学 2019 2020 学年 语文 12 月月 考试题 解析
- 资源描述:
-
1、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基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绯闻(fi) 刀俎(z) 浸渍(jn) 供不应求(gng)B. 埋怨(mi) 淬火(cu) 瞋目(chng) 夜缒而出(zhu)C. 肖像(xio) 档次(dng) 骨髓(su) 悄无声息(qio)D. 倒装(do) 角色(ju) 火钵(b) 如法炮制(po)【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
2、等记忆。A项,供不应求(gng)gng;埋怨(mi)mn,瞋目(chng)chn;D项,倒装(do) do。故选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斑斓 缉拿 债券 照相机 攻城略地B. 寥廓 凋敝 按钮 暴发户 委屈求全C. 嗔怪 陷井 辐射 天然汽 寥若晨星D. 喋血 谩骂 账簿 哈密瓜 永保青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
3、成语。B项,委屈求全委曲求全;C项,天然汽天然气;D项,永保青春永葆青春。故选A。【点睛】字形题是语文基础知识考查的基本题型,考生要注意形近字和生僻字。做选择题时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考生平时要注意积累。3.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场没有硝烟的贸易战在中美之间愈演愈烈,制裁与反制裁交替,这充分说明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发展壮大,中国不再似从前唯美国马首是瞻!B. 身居国外的他得知黄晓明和杨颖的“世纪婚礼”为国人所津津乐道,而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却鲜为人知的消息后整夜切齿拊心。C 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人爱
4、,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D. 世界这么大,我想过去看看,每每经过那名山大川都会让我们我瞠目结舌良久!【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首先明确各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句子的语境分析即可。A项,“马首是瞻”,原指作战时士卒看主将的马头行事。后比喻服从指挥或依附某人。符合语境。B项,“切齿拊心”,咬牙捶胸。极端痛恨的样子。用于此处,程度过重。C项,“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百姓利益。符合语境。D项,“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此处表达的是“惊呆”的意思,使用正确。故选B项。【点睛
5、】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4.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造成“提笔忘字”的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认,造成“能识不能写”这一
6、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触屏操控和电子输入方式导致的。B. 阿里云正在不断扩大其在中国和亚洲市场的领先地位,已有超过100 家中国软件企业跟随阿里云的全球基础设施布局走向全球。C. 虽然复仇者联盟3于5月11日才在中国大陆上映,晚于其他国家,但是首日上映票房就创下漫威电影最高、内地影史第三的佳绩。D. 这次参加市上演讲的学生,除了市内几所直属学校的学生外,还有来自各区县22所学校的学生也参加了演讲。【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
7、修饰成分。A项,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和“导致的”删除其一。B项,搭配不当,“扩大”与“地位”不搭配。D项,结构混乱,删去“也参加了演讲”。故选C项。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那么外国散文家呢?像鲁迅、郭沫若、巴金、胡适、周作人、冰心、都达夫等,他们的精美散文何尝是以长篇大论独领风骚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梁实秋有一个观点,就是“力求散文精和短”,并且他也是追求“散文精和短”艺术的实践者。像培根的哲理散文、蒙田的随笔,哪一个是因为长篇大论而享誉世界的呢? 古代散文是这样,那么现代散文呢?因此,散文的长并不标志着思想容量大,艺术性强;散文的短也不
8、标志着思想内容贫乏,艺术性弱。恰恰相反,他们的散文大都很精短,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因此才成为后人不断学习和借鉴的范本。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方式,如本题是从语段中抽出七个句子并打乱顺序,让学生进行排序,故考生要运用好语境,然后根据句子中的关联词语、代词、指示代词等进行排序。结合七句话内容分析,“长篇大论”“相反”“精短”分析,在一起;结合“外国散文家”“培根、蒙田”等分析,在一起;是对整个语段的总结。综合分析,A项正确。故选A。6.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侯,古代爵位名,为春秋时期
9、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高一等。B. 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死叫“薨”,称大夫死叫“不禄”,士死为“卒”,“卒”后来成为死亡的通称。C. 谥,是指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也称为谥号。D.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前四史”之一,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中的“世家”是叙述贵族王侯之事的。【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
10、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死叫薨,称大夫死叫不禄,士死为卒,卒后来成为死亡的通称”中“称大夫死叫不禄,士死为卒”说法错误,应该是: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故选B。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
11、,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联合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
12、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行道引术,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高帝崩,后八年卒
13、,谥为文成侯。(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注:雒阳:洛阳。郦食其:人名。7.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啖:利诱、引诱B. 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 踞: 坐,蹲坐C. 与项王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D.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 特:单独,独自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B.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C.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
14、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D.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找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B. 张良足智多谋。打败峣山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C. 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啖秦军将领,从而没有动用一兵一卒,一举拿下了咸阳。D. 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愿沛公且留壁,使人
15、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2)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答案】7. B 8. D 9. C 10. (1)希望沛公暂且驻留营垒(或:军营军垒),派一部分人先出发,给五万人准备粮饷,在周围的山上(或:在各个山头上)多多张挂旗帜,作为疑兵之计(或:作为疑兵)。(2)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要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果士兵们)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还不如趁他们懈怠(或:松懈)的时候去袭击他们。【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A项,“令郦食
16、其持重宝啖秦将”意思是“叫郦其食带着值钱的珍宝去利诱秦军的将领”;B项,“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中“踞”的意思是“倚,靠,倚靠”;意思是“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C项,“与项王有郤”意思是“与您有隔阂”;D项,“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意思是“张良多病,不曾独立带兵作战”。故选B。【8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臣”“下邳”“上”“天”“陛下”“臣计”“留”“三万户(三万户的封地)”等
17、,虚词“与”“以”,“起下邳”,即“于下邳起”,意思是“在下邳起兵”,作“臣”的谓语,“始臣起下邳”,意思是“当初我在下邳起兵”,意思完整,结构独立,其后断开,排除B项,“留”是“留县”,为地名,“会留”是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即“会(于)留”,补上介词后还是一个状语后置,意思是“在留县会合”,“此”代指前面说的情况,作“天以臣授陛下”的主语,意思是“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意思独立,结构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再结合本句大概意思: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句子可以断
18、开为: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C项,“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啖秦军将领,从而没有动用一兵一卒,一举拿下了咸阳”中“没有动用一兵一卒”说法错误,原文是“沛公乃引兵击秦军”意思是“刘邦于是率军攻打秦军”。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
19、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重点词语和句式:(1)且:暂且;壁:营垒、军营、军垒;为:介词,替、给;具:准备、备办;益:多;益张旗帜诸山上:省略句,“诸山上”前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诸山上益张旗帜”,在周围的山上(或:在各个山头上)多多张挂旗帜;为:作为。(2)独:只是;此独其将欲畔耳:判断句式,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要反叛罢了;因:趁着;解:通“懈”,懈怠(或:松懈)。【点睛】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解题小技巧 :(1)读文知义(人物、时间、地点、职位、事件、情理志、品质)(2)
20、审题知文(借助试题,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3)题文比对(试题和原文比对看,注重细节,不可凭模糊的记忆和感觉去答题)译文: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这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任过五代韩王之相的缘故。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轩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各山头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军,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
21、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成阳,沛公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做了汉王,在巴蜀称王,让张良厚加馈赠项伯,沛公派人请领汉中地区。项王就答应了。张良于是劝告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心。”汉王于是让张良返回去。一边走,一边烧断了栈道。项王因此消除了西面对汉王的忧心,而向北发兵去攻打齐国。张良逃跑了,从小路偷偷归依汉王。到了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我打算把函谷关以
22、东地区捐送给别人,不知谁可以和我共建功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他和项王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以使用。而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当一面。如果打算捐弃关东之地,就送给这三个人,楚军就可以打败了。”最后击败楚军的,正是靠了这三个人的力量。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向汉王献计,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这年秋天,汉王追击楚军到了阳夏的南面,因战斗失利而坚守固陵,诸侯们到了约定的时间还没到。张良劝说汉王,汉王采用了他的计谋,诸侯们才都来到。汉六年
23、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在帷帐之中运筹谋划,在千里之外决战取胜,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留侯身体多病,便施行道引之术,不食谷物,闭门不出一年多。恰逢高帝驾崩,吕后感激留侯的恩德,就强让他吃饭,说:“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那样短促,何必自找苦吃到如此地步啊!”留侯不得已,勉强听从吕后的话而进食。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侯。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
24、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注 故关:故乡。风尘:指社会动乱。11. 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淡、直白。 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反而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B. “ 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承接自然,色调和谐,与上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C. “风尘何处期”, 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这样作结,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D. 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
25、,情真意切,回味无穷。12. 尾联中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答案】11. C 12. 故园衰败之悲,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一片衰败之景;依依不舍之情,首联、尾联直言“自堪悲”,“掩泪空相向”,颔联借景抒情,借寒云、纷飞的暮雪,写出送别友人的悲伤;相见恨晚之悲,小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己;相见无期之痛,“多难”“风尘”写出了社会动荡,“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荡,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解析】【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