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长春市九台区2020届中考语文压轴试题九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 长春市 九台 2020 中考 语文 压轴 试题 解析
- 资源描述:
-
1、吉林长春市九台区2020届中考语文压轴试题九一积累与运用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进入21世纪,是我国海洋调查船发展高峰期。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海洋地质十号”调查船,可在全球无限航区开展海洋地质调查工作。该船甲(A填补B增添)了我国小吨位大钻深海洋地质钻探船空白,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海洋地质调查船舶的体系。工欲善其事,必先l(A厉B利)其器。这艘调查船的成功建造入列首航,标志着我国海洋地质调查装备技术乙(A与日俱增B突飞猛进),海洋地质的调查能力跻(AjBj)身世界前列。1为文中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根据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只填序号。处_处_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
2、号。甲_乙_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原句:进入21世纪,是我国海洋调查船发展高峰期。修改句:_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董洁是个优秀的演员,她把金粉世家中冷清秋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惟妙惟肖。B韩国执意部署“萨德”,对我国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必将自食其果。C不管你的骗术有多高明,作案痕迹处理得多干净,都会有办法让你在证据面前显露原型。D他在这次选拔中脱颖而出,以主攻手人选的身份进入了国家排球队。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这是韩愈盛赞书法家张旭的话。B这次文艺演出,你是参加?还是不参加?C水唤醒了我的
3、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D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学习不努力,不团结同学,不尊重老师等等真应该好好教育。6.默写出相应的古诗文语句。(1)沉舟侧畔千帆过,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3)大漠孤烟直,_ 。(王维使至塞上)(4)浊酒一杯家万里,_。(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5)在陈涉世家中,最能体现陈胜富有反抗精神的句子是_(6)“留白”是文学作品中的常用手法,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_,_”两句就是用此种方法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7)李白行路难中以山川险阻比喻世路艰难的句子是:_,_。二
4、阅读(一)文言文阅读(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富贵不能淫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7.本文作者是( )8.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父命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 B.以顺为正者 不以物喜C.一怒而诸侯惧 窥镜而自视 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惧有伏焉9.把下面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5、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10.下西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观是( )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 ”和“论据”展开批驳。B.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搞示了大丈失的内涵。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D. 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11.谈谈“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何现实意义?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送高闲上人序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
6、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今闲之于草书,有旭之心哉!不得其心而逐其迹,未见其能旭也。(选自韩昌黎文集)【注释】高闲上人:即高闲,唐朝僧人。张旭:唐朝书法家。一寓于书:都寄托在书法上。端倪:推测原委。心:思想。能:能做到。1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分两处)故 旭 之 书 变 动 犹 鬼 神 不 可 端 倪。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往时张旭善草书(善于,擅长)B
7、.不治他技(研究)C.必于草书焉发之(发现)D.不得其心而逐其迹(痕迹)14.张旭之所以能“终其身而名后世”的原因是什么?答: (二)现代文阅读(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黄岩岛,你到底属于谁4月,菲律宾以“地理邻近”黄岩岛离自己的本土近和黄岩岛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范围之内为理由,对黄岩岛提出领土主权要求。这些说法站得住脚吗?国际法早已认定“地理邻近”不是解决领土归属问题的国际法原则。从黄岩岛的位置以及地质构造上看,黄岩岛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黄岩岛以东的马尼拉海沟是中国与菲律宾的自然地理分界。世界上一个国家的部分领土距其本土较远,而距其他国家更近的情形比比皆是,如果按照菲律宾“地理邻近论”行事,
8、世界政治地图将要重画,天下势必大乱。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允许沿海国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但沿海国无权因此而损害他国的固有领土主权。企图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去改变领土主权归属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违反国际法的,也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黄岩岛拥有无可争辩的领土主权。从历史上看,首先,中国最早发现了黄岩岛。1279年,天文学家郭守敬就在黄岩岛进行了“四海测验”。其次,中国是最早命名黄岩岛的,1935年中国就将黄岩岛以“斯卡巴洛礁”之名列入中国版图,1983年将“黄岩岛”作为标准名称。再有,中国政府早就指出黄岩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国。从开发利用上看,黄岩岛海域一直是我国渔民的传统捕鱼场
9、所,而且中国政府还多次派科学考察队到黄岩岛进行科学考察。例如,1977年10月,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登上黄岩岛进行考察。1994年又在岛上建了水泥纪念碑。另外,4月28日,菲律宾媒体发表菲律宾专家的署名文章,称黄岩岛的确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菲律宾的主张不能改变这一事实。从种种依据看,菲律宾对黄岩岛的任何权利要求都是非法的无效的,黄岩岛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15文章第段有何作用?答: 16读完全文,你认为黄岩岛到底属于谁?文中有哪些依据?请作简要概括。答: 17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答: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不一样的爱须一瓜有件事,让我特别感激我的父母,觉得他们了不
10、起。长大后,我有时猜想,如果不是那样,我是否已经成为江洋大盗?那时候,我大概七八岁,和邮电大院里的孩子一起到郊外玩。在河滩上,我们欣喜的发现了大片的西瓜地,西瓜只有皮球大小。确认是西瓜后,所有的小孩都疯狂了。我们扑进瓜地,非常享受亲手摘瓜的感觉。我不知道别的孩子的情况,只知道我见了大的就扔了小的,最后留了两个比皮球大点的西瓜,反正糟蹋了不少。几个农民是包抄过来的,在呐喊声中,六七个小孩人赃俱获。在把我们押送回家的路上,农民一路恶声威胁,要给这帮小偷灌粪!这让我极度恐惧。在我的记忆中,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用天塌地陷形容那种绝望和自卑毫不为过。我们都知道自己错了,一个个 A (形容情绪低落,
11、失望懊丧的神情),任凭农民愤怒宣判。六七个孩子排成一行,就那样以小偷的耻辱形象,被揪进了成人的世界。惨剧才刚刚拉开帷幕。除我之外,所有孩子的家庭,随着农民拿到索赔款的离去,都响起了鬼哭狼嚎般的家暴声。有个叫小梅的领头大孩子,竟然被她父亲吊起来用皮带抽。我心惊胆战地悄悄走过去,然后惊恐地溜走。她的哭叫声和被打时尖厉的认错声,非常刺耳。一个院子里,到处是恐怖绝望的哀号,还有父母的怒骂和摔打的声音。我父母给了农民钱,一个西瓜两元,共四元。据说那时九块钱即一个人的月生活费。所以,索赔是巨额的,农民是用西瓜结子再生西瓜的方法计算损失的。我忐忑地等待父母对我的惩罚,但是他们始终谈笑自若,付钱的时候,还笑着
12、调侃了我两句。然后他们就忙自己的事了。当我在院子里惊心游走,听着各家各户痛打孩子的惨烈之声时,我对自己命运的焦虑到了崩溃的地步。然而,我的事就这么过去了,后来居然成为我们家的一个笑谈和趣闻。开始我还 B (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羞惭),但我父母始终坦荡安然,他们的笑脸如一面明净的镜子,在那个镜子里,我隐约看到了自己的健康纯净。可惜极度敏感的我,一直到很大才明白我父母的伟大拒绝。他们压根就不接受那些农民对小孩的严厉惩罚。我父母也许自己都不知道,他们与院子里其他父母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所给予我的有力呵护和巨大的心灵解放。如果事情相反,我想以我的年龄我的个性,即使不逆反成为小偷,内心的扭曲
13、也是难免的。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从不顾及孩子的感受的。当然,我父母也不是神仙,两个哥哥太捣乱的时候,父亲偶尔也教训他们。但是,我终生铭记的是,我父母在我精神危机时刻的笑脸。(选自青年文摘)21联系语境,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在第段和第段的空白处写出两个相应的成语。答: 22阅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词语。欣喜若狂 渐渐释然23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选文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答: 24文章结尾句说“我终生铭记的是,我父母在我精神危机时刻的笑脸”。你是如何理解此句中“笑脸”一词的?答: 25“不一样的爱”不光体现在作者的父母身上,还体现在很多人身上。例如:美国富豪比尔盖茨和沃伦巴
14、菲特日前倡议全美的亿万富豪宣誓,在有生之年或死后将自己的大半家产捐给慈善机构,而不是全留给自己的子女。你在生活中感受过“不一样的爱”吗?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答: (三)名著阅读26.阅读段文,回答问题A“定晴看时, 棒劈不着大虫, 原来慌了,正打在桔树上,把那条梢林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利身又只一扑,扑将来。(甲)又只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甲)面前。(甲)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吃瘩地揪住,按按将 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甲)尽气力纳定,那里青放半点儿松宽。” B 那(乙)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
15、中那大虫领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者伤着他那气管。 那大虫退不勾五七步,只听得响声如倒半橙山,登时间死在岩下。那(乙)时间杀了 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1)A文“甲”是水浒传中哪个人物?选文出自水浒传中哪个故事?答: (2)B文“乙”是水浒传中哪个人物?选文出自水浒传中哪个故事? 答: (3)上述两个选文中的“甲”和“乙”一个打虎,一个杀虎。请问他们动机各是什么? 答: 三综合实践与作文(一)综合实践23近日,加工河中心学校开展“诵读名家进校园”活动,邀请长春市的诵读名家来校进行诵读示范和指导。请你完成下列任务。【诵读我宣传】(1)为
16、营造活动氛围,动员师生积极参与,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句式对称,有感召力,20字以内。)答: 【节目我主持】(2)活动现场,首先由学校朗诵队朗诵了朱自清的春,接着,著名播音员陈老师将朗诵朱清的背影。请你给这两个节目写一段串词。(要求:衔接自然,富有感染力。)答: 【动我策划】(3)在名家诵读感染下,你班决定持续开展诵读活动。请你设计两种与诵读有关的活动,写出活动的名称。活动一: 活动二: (二)作文24.下列作文任选其一(1)站在青春的路口,回望成长的足迹,你是否发现,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所走得每一步,都有很多人相伴左右;含辛茹苦的父母、慷慨无私的朋友、循循善诱的老师,甚至擦肩而
17、过的陌生人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你一路走来的感受吧!请以“一路有你相伴”为题写一篇作文。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枫叶刚长出来时,色彩与别的叶子并没有什么两样,也是青的,也是绿的。从春天开始生长,直到深秋,枫叶才变得像火一样红。是秋天的霜打,让枫叶慢慢变红。很多树的树叶即使到了秋天也不会红起来。让枫叶红起来的是枫叶自己,秋天只是给了它红起来的机会。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理解,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的文章。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吉林长春市九台区加工河中心学校2020届中考语文压轴试
18、题九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BA 2。AB 3。示例: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海洋调查船发展高峰期。【解析】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意思是: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正确的字形是“利”。“跻身”意思是使自己上升到(某种行列、位置等),“跻”应该读一声。2“填补”的意思是补足空缺或缺欠,“增添”指添加,加多,此处与“空白”搭配,应该用“填补”,故选A。“与日俱增”意思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地不断增长,形容增长得很快;“突飞猛进”形容事业、学问等进展非常迅速。“与日俱增”符合此处的语境,故选B。3画线句子搭配不当,应该改为:21世纪,是我国海洋调查船发展高峰期。4.D【解析】试
19、题分析:要从成语的意思、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考虑,同时结合语境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A使用有误,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这里是“表现内心世界”,不符合语境义。B使用有误,置之度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褒义词,不符合语境义。C使用有误,显露原型:原有的模型显露出来。不符合语境义。D使用正确,脱颖而出: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符合语境。5.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本题用反选排除法,A句第一个句号在引号内,是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