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五石之瓠》教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石之瓠 高中语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五石之瓠教案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第二 单元 教案
- 资源描述:
-
1、统编版本语文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教学设计课题 五石之瓠单元一学科语文年级高一学习目标1.翻译庄子的五石之瓠,注意积累文言常识。2、庄子不仅从日常使用的功用上考虑大葫芦的使用价值,而且超越了世俗的眼界,指出了大葫芦的独特价值,我们要学习庄子善于从别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的境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注意积累文言常识。思维发展与提升:自读自译课文,提高文言文的自学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庄子不仅从日常使用的功用上考虑大葫芦的使用价值,而且超越了世俗的眼界,指出了大葫芦的独特价值,我们要学习庄子善于从别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的境界。文化传承与理解:庄子善于用设喻的方法,采用寓言
2、的形式来说理,表现其独特的思维方式。重点积累重要文言文语法现象难点体会寓言式人物传记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精神自由 在有趣的语言中进入情境。创设情境,铺设情感场,在诗意氛围中走进本课。讲授新课一、文化常识作者:名周(约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是我国先秦(战国
3、)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庄子。庄子庄子书分内、外、杂篇,目前所传三十三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掺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题目解说:本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石”,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五石”是指数量。“瓠(h)”是葫芦的一种。“五石之瓠”指可容五石的大葫芦。作者只是借“五石之瓠”来说明道理。二、文白对译原文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
4、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葫芦的种子,我把它种到成熟,结成的葫芦很大,有五石的容积。用来盛水和饮料,它的坚硬程度却禁不起举。剖开来作瓢,却因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不是它不够大,而是因为它没有用处,所以我把它打破了。”原文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译文:庄子说:“你实在是不善于利用大的东西。宋国有一个善于制作防止皮肤冻裂的药的人,祖祖辈辈以在水中漂洗棉絮为业。有人听说了,就请求用百金买他的药方。原文 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
5、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译文:全家族的人集中在一起商议道:“我们世世代代漂洗棉絮,收入不过几金。现在卖药方一下子可以得到百金,就卖给他吧。”那人得了药方,便用它去说服吴王。原文 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译文:越国来侵犯吴国,吴王便命他率领军队。冬天和越军进行水战,把越军打得大败。吴王便将一块土地封赏给他。能不使手裂开的药是一样的,有的人靠它得到封赏,而有的人却免不了漂洗棉絮的辛劳,就是因为用途不同。原文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译文:现在你有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