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类型陕西省榆林市育才中学高中语文导学案:《先秦诸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学生AB案.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34703
  • 上传时间:2025-10-28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47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先秦诸子选读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资源描述:

    1、【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则选文和第三则选文的思想内容。2、把握孟子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学习重点】1、学习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学习难点】1、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2、领悟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学习其关注民生疾苦的火热情怀。【话题导入】疲惫的面容、沙哑的声音、有力的挥手,温家宝总理站在地震废墟上的形象定格成一幅永久的画面,它感动了世界,增强了四川人民和全国人们共抗地震灾害的信心和勇气。泼水节上,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相互泼水祝福,给人们留下了温馨的回忆。忧民之忧,乐民之乐,亲民总理爱人民,人民热爱好总理。“天地之

    2、间有杆秤,秤砣就是咱老百姓”,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人民把他踩在脚下;把人民的忧乐放在心上,人民永远记住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我们回溯历史,看看孟子是如何解读“仁人之心”的。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第一学时【自主学习】一、阅读“引入话题”,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疏通一、二两则文字。二、读准下列加点词的字音。(1)王语暴( )(2)庶几( )(3)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 )(4)直好世俗之乐( ) (5)举首蹙頞( ) (6)羽旄之美( )三、归纳文言现象: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今之乐由古之乐 可得闻与 直好世俗之乐耳 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3、王语暴以好乐(语: 好: )王变乎色曰(色: )今王鼓乐于此(今: )经之营之(经、营: )庶民攻之(攻: )3、归纳词类活用现象。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与少乐乐,与众乐乐今王鼓乐于此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庶民子来 而民欢乐之4、分类列举本文出现的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句:介词短语后置(状语后置)句:被动句:四、简要概括一、二两则的主旨(主要意思)。1、2、【合作探究】一、翻译下列语句。(1)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2)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3)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4)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5)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6)古之人与民

    4、偕乐,故能乐也。二、梳理课文内容:第一则记录了孟子与 、 的两次谈话。第二次谈话的主要内容有: 三、请两位同学分饰孟子、齐王,把孟子与齐王的这段对话用现代汉语演绎一遍,要求逼真地读出人物的特点。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四、探究问题:1、 孟子是如何调控与齐王谈话的气氛的? 2、体会孟子与齐王谈话中的两层铺垫的作用。3、孟子描绘了人民个个“疾首蹙頞”“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的悲惨图景和人人都“欣欣然有喜色”,祝福国君身体健康的太平景象这两幅画面,其作用是什么?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第二学时【自主

    5、学习】一、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疏通第三则文字。二、读准下列加点词的字音。(1)放于琅琊( )(2)秋省敛而助不给( )(3)睊睊( ) (4)慝( ) (5)徵招( )三、归纳文言现象: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遵海而南(遵: ) 秋省敛而助不给(省: 给: )为诸侯度(度: )民乃作慝(慝: )师行而粮食(师: ) 人不得,则非其上(非: )3、归纳词类活用现象。4、分类列举本文出现的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句: 介词短语后置(状语后置)句:四、简要概括第三则的主旨(主要意思)。【合作探究】一、翻译下列语句。1、人不得,则非其上矣。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3、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4、

    6、吾王不豫,吾何以助?5、于是始兴发而补不足。二、从对比手法的运用方面来看,本则选文有着怎样的特点?【感悟思考】一、模仿示例归纳本文的一词多义现象以: 暴未有以对也(连词,来。)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介词,把) 以啮人,无愈之者(表假设,如果)不推恩无以保妻子(连词,用来)无以,则王乎(同“已”,副词,停止)以若所为,求若所欲(介词,凭)见:庄暴见孟子( )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 ) 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 ) 居有日,扁鹊复见( ) 诚恐见欺于秦( )直:直好世俗之乐耳(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系向牛头充炭直(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二、 分析思想内容; 1、“王变乎

    7、色”的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A、齐王有不悦之色,认为孟子不该问自己好乐的事。B、齐王有愠怒之色,认为庄暴不该把齐王好乐的事告诉孟子。C、齐王显出愉悦之色,认为孟子提到好乐的事,令人高兴。D、齐王有羞愧之色,认为自己不该好乐。2、孟子规劝齐王“与民同乐”很有说服力,对其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孟子抓住齐王心理,顺水推舟,步步深入,因此能够为齐王接受。B、孟子在论证中善于用比喻,用欣赏音乐和打猎为喻,形象生动,易于接受。C、孟子是有影响,有地位的人,齐王敬仰他。D、孟子在论证中,善用对比,把百姓对国君取乐两种不同态度对比,很有说服力。三、翻译下面的文段。为民父母 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

    8、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梁惠王下)【积累拓展】出自孟子的成语很多,请你根据下列的成语的释义,写出对应的成语及近义词和反义词。1、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该成语为( ),其近义词为( )。2、形容房屋或钱财非常宽裕、用不完,该成语是( ),其反义词为( )。3、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该成语为( ),其反义词为( )。【课后反思】 1、本课三则文字使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请结合文章说一说对比手法的好处?2、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扩大就业机会的政策,你是怎样看待这些政策的?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陕西省榆林市育才中学高中语文导学案:《先秦诸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学生AB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4703.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垃圾桶”还是“垃圾筒”.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垃圾桶”还是“垃圾筒”.doc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 《拿来主义 》(共21张PPT) .ppt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 《拿来主义 》(共21张PPT) .ppt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国事”与“国是”.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国事”与“国是”.doc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 《念奴娇 赤壁怀古》2 .ppt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 《念奴娇 赤壁怀古》2 .ppt
  • 山东省淄博市五中2012-201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淄博市五中2012-201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刹那”与“霎时”.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刹那”与“霎时”.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凸现”、“凸显”和“突显”的区别.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凸现”、“凸显”和“突显”的区别.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八达岭”的由来.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八达岭”的由来.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乖乖隆地冬”——南京方言不得了.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乖乖隆地冬”——南京方言不得了.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不尽人意”还是“不尽如人意”.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不尽人意”还是“不尽如人意”.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不可叵测”不通.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不可叵测”不通.doc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劝学2 .ppt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劝学2 .ppt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万事具备”还是“万事俱备”.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万事具备”还是“万事俱备”.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100多”这样的写法可以吗.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100多”这样的写法可以吗.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这里应使用什么标点.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这里应使用什么标点.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用法表.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用法表.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标点符号40问.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标点符号40问.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巧改标点自传.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巧改标点自传.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反问句末尾能不能用叹号.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反问句末尾能不能用叹号.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到分号处算不算一句话.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到分号处算不算一句话.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关于省略号的用法.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关于省略号的用法.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信封上的括号.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信封上的括号.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想”字后标点怎样使用.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想”字后标点怎样使用.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颐.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颐.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表“年”之字.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表“年”之字.doc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汉字间架结构表.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汉字间架结构表.doc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写作 秋景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写作 秋景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汉字结构的划分为何众说纷纭.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汉字结构的划分为何众说纷纭.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