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类型高中语文:《文学与出汗》课堂实录.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35269
  • 上传时间:2025-10-28
  • 格式:DOC
  • 页数:15
  • 大小:26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文学与出汗
    资源描述:

    1、高中语文:文学与出汗课堂实录九年前(2019年11月3日),洪镇涛先生在武汉市解放军通讯学院礼堂,面对近3000千听课的教师,讲鲁迅先生的文学和出汗。我未能恭逢其盛。今天读到洪先生的<文学和出汗>教学实录(以下简称“教学实录”),犹亲历其情其境,感受到洪先生“循循然善诱人”的风采。文学和出汗,今天的语文教材已不选用了。原因怕与对“新月派”、对梁实秋的“再”认识有关。其实,对于“新月派”及其文艺理论家梁实秋等的批判,鲁迅写的文学和出汗、“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言论自由的界限等杂文,我们今天再去阅读它们,也仍然感到是正确的。即使近几年来被非议最多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

    2、鲁迅也只是正当的防卫,要说“刻毒”则是他的论敌。鲁迅的这一系列文章的写作目的,是捍卫马克思主义文艺的基本原理之一文学的阶级性,而写作的出发点,则是还击梁实秋在论鲁迅先生的“硬译”和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二文中的种种攻击。这似乎是在今天评析“教学实录”时,先要做的一点“说明”。2019年至今九年,随着2019年开始的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语文教学的背景、教学的理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渗透在“教学实录”里的洪先生的“语感教学”思想,却可以处处看出与新课程理念的“一致”,其最大的特点是:倾听与对话。倾听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是着意于“灌输”自己的“预设”;他甚至没有“预设”、至少看不出有“预设”。他总是留

    3、意学生、聆听学生、引导学生。这种从倾听学生体现出来的民主的教育思想,“教学实录”中随处可见:生:针对梁实秋等作出的超阶级的人性论而写的。师:(侧耳倾听、及时地)你刚才说的“作出的超阶级的人性论”,这通顺吗?生:对方的论点是“上海的教授对人讲文学,以为文学当描写永远不变的人性,否则便不久长。”论据是“例如英国消灭了云”师:回答得基本正确,有一点毛病。(提示、强调)我说的是“对方的论点是什么?”师:谁来读一遍!读出嘲讽、蔑视的语气。生:读第一段师:有这么一点讽刺的语气。还不够。听我读一遍。示范朗读、品析“上海的教授云”荒唐透顶啦!(为让学生进一步品味语气)大家再读一遍,读出讽刺的语气。生:齐读倾听

    4、,是一种民主的教学原则、高超的教学技巧、圆熟的教学风格,更是一种优秀的教学品质。它是一个在对话中聆听、在聆听中判断、在判断中评价、在评价中引领、在引领中训练的过程。这一过程构成了一个个回环相扣的训练小环节。透过倾听,学生口语表述中词语搭配不当的问题(“作出的人性论”),论点概述有误的问题(在“对方的论点”中,参和进了“上海的教授”),朗读语气不够得体的问题得以一一纠正。这是积极的口语(当然也是“语感”)训练。45对话新课程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教科书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实录”处处透着这种多重对话下解读文本的精彩。尤其对于第三段的解析,这是整个“教学实录”的重头戏。“只要流传

    5、的便是好文学,只要消灭的便是坏文学。抢得天下的便是王,抢不到天下的便是贼。莫非中国式的历史论,也将沟通了中国人的文学论欤?”似乎是十分直白的了,还能再读出新的生成和新意?我们看到,通过师生共同评析、品读、商兑,掀起的一个个对话的高潮,使整个解析,一波三折,精彩迭出。老师以探寻文学观、历史观的相同之处、共同点,作为“话题”,引领着对话的过程。对学生“为统治阶级服务”、“唯心主义”的空泛议论(此种“书生议论”总是时有发生的),老师没有简单地否定,而是“有限”认可,委婉指正,巧妙宕开。这是一种教育的智慧,这种智慧是立足于与学生对话的平等。如果“一棍子打死”学生的这两种“说法”,则学生畏葸于问答,对话

    6、的氛围就会破坏。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铺垫”,也才有了后面的新的对话生成。“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的引申,以及与“抢得天下的便是王,抢不到天下的便是贼”的比较,是最为精彩的多重对话的课堂教学环节。学生的悉心体味、老师的“情绪激昂”、无不与作者的说话口吻,精妙地密合成一个整体。学生也才真正地做到了“心领神会”。还有诵读。诵读,也是一种“对话”,直接跟文本对话、跟作者对话,同时,也通过诵读跟学生对话。第三段,师生前后共有八次诵读:第一次老师读,引出探讨话题;第二、三次老师读,“通过语气提示”;第四次老师读,强调对两个“抢”字的把握;第五、六次老师读,改换原文句式进行比较;第七次老师读,进一步“强调讽刺

    7、语气”;第八次,请看“教学实录”:生:(会心地笑)齐读原文此时,礼堂中听课的老师也会心地笑起来。这是一个在对话中诵读、在诵读中品味、在品味中咀嚼、在咀嚼中赏析、在赏析中培养“语感”的教学过程。相信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对两个“抢”字的把握、对梁实秋文学观、历史观的领会、对鲁迅幽默、讽刺的杂文风格,都会有更进一步的深刻的认识。文学与出汗课堂教学实录(上课)师:(笑容可掏)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高中第六册中的一篇鲁迅的杂文文学与出汗(板书课题、作者),这是高三的课,又是难度很大的杂文,但我相信我们高二(3)班的同学有能力学好它。大家预习过了,请说说,这篇杂文是针对什么写的?生:针对梁实秋等作出的超阶级的

    8、人性论而写的。师:(侧耳倾听,及时地)你刚才说的“作出超阶级的人性论”,这通顺吗?生:(略作思考)提出了超阶级的人性论。师:对。梁实秋鼓吹超阶级的人性论,反对文学的阶级性,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鲁迅先生是针对他的这一谬论写的,所以这是一篇驳论。(板书“驳论”)师:好,现在请大家看课文,谁能把第1段读一读?(指名读)生:(读第段)师:好。一般的驳论在开头都要树靶子(板书:“树靶子”),就是把对方的论点摆出来。这一段实际上已摆出了对方的论点和论据。大家看一下,对方的论点是什么?对方的论据是什么?论点和论据的照应表现在哪些词语上?好,大家举手发言。生:对方的论点是“上海的教授对人讲文学,以为文学当描

    9、写永远不变的人性,否则便不久长。”论据是“例如英国消灭了云。”,45师:回答得基本正确,有一点毛病。(提示、强调)我说的是“对方的论点是什么?”生:论点是“文学当描写永远不变的人性,否则便不久长”师:对。论据呢?生:论据是“英国的莎士比亚和别的一两个人所写的是永久不-变的人性,所以至今流传,其余的不这样,就都消灭了云。”师:对。“上海的教授对人讲文学”这句话是谁说的?生:鲁迅。师:对,这是鲁迅说的,所以不是对方说的。那么,论点和论据的照应反映在哪些词语上?生:关于论点,我觉得是分两层来说的,先从正面说,后用“否则”从反面说。论据也是分两层来说的,先从正面说,后用“其余”从反面说。所以我认为“否

    10、则”和“其余”照应。师:还有什么词语照应?生:论点中说“文学当描写永久不变的人性”,论据中说“莎士比亚和别的一两个人所写的是永久不变的人性”,可见,这两个“永久不变”相照应,还有“不久长”与“消灭”相照应。师:(充分肯定)很好。大家看第1段,朗读它的时候,应该表达什么语气呀!(提示)既然是树靶子,那么在朗读时应表达出什么语气,;生:我觉得应表达嘲讽和尖锐批评的语气。师:对,嘲讽、蔑视。(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呢?生:因为对方的观点是荒谬的,是谬论。师:好。现在各人练一下,读出嘲讽和蔑视的语气。开始!大声渎。生:(各自读一遍)师:谁来读一读!读出嘲讽、蔑视的语气。(指名读)生:(读第一段)师:有这么

    11、一点讽刺语气。还不够。听我读一读。(示范朗读、品析)“上海的教授云”荒唐透顶啦!(为让学生进一步品味语气)大家再读一遍,读出讽刺的语气。生:(齐读)师:好。下面的27段,对对方的论点、对敌论进行了批驳。下面请齐读第2和第3段。生:(齐读23段)师:好,批驳对方言论,有一种是直接批驳论点,还有一种是通过驳论据来达到反驳对方论点的目的。那么,请想一想,这两段是直接驳论点,还是驳论据?一齐说。生:(齐答)驳论据,师:(板书:驳论据)对。在第2段里面揭示了对方论据的荒谬性,、对方论据的荒谬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呢?生:是站在对方的观点上来批驳的。他说,梁实秋教授断定不描写永久不变的人性便不久长,那不久长的既

    12、然没流传下来,那么,怎么知道的呢?这里,还批驳了论据。师:好,回答得不错。但“站在对方观点上”不妥,这结论是对对方论据的引申,是顺着对方论点的逻辑,推出荒谬的结论。你不是说,没有流传的就是坏文学,是没有描写永久人性的,那么,既然没有流传,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这个(反问)很有力。这里引用圣西门的名言,很巧妙,起什么作用?生:突出对方观点的荒谬性。师:对。荒谬。师:(读第2段)大家想,我把这段中的“竟”和“居然”去掉,可不可以?生:“竟”“居然”表示超出一般想象或一般事实,出人意料,删去了就没有这层意思了。师:(读)“竞”、“居然”加强了讽刺语气,增添了讽刺力量。如果去掉,对方论据的荒谬性就难充分显

    13、示出来。大家各自大声读第2段。生:(读第2段)师:第3段,在揭示对方论据“荒谬”的基础上又深入一层,揭示反动文学观与反动历史现的一脉相通。(师朗读第3段)这段话,我们想一想,中国式的历史论,是“抢得天下的便是王,抢不到天下的便是贼”,中国式的历史论就是指统治阶级的历史论,中国人的文学论就是指梁实秋这类资产阶级的文学批评家的谬论。这里,它们的相通之处是什么?有共同点吗?45生:我认为相通之处便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师:你的说法没错,但两种说法的共同点表现在哪里呢?(师又读)生:我认为,都凭自己的主观意思下结论,这是唯心主义的表现。师:“唯心主义”,说得好,说列实质上去了。但是还没说清两种说法的共同

    14、点。(师再读,通过语气提示)生:评判事物的标准不是进步不进步,正义不正义,仅凭主观臆断,文学好坏的标准仅凭流传与否来判断,就像“抢得天下的便是王,抢不到天下的便是贼”一样,不管他是否使用了正当的手段。这也就是成语“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这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论文学现。师:(十分赞赏)很好。生:(鼓掌)师:就是成语“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好!文中“抢得天下的便是王,抢不到天下的便是贼”若改为“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好不好?意思没变,但味道不同,有什么不同?可以讨论。生:(热烈讨论,有的窃窃私语)师:(指名回答)生:不像原句那样句式对应,改后与前句字数不一样,而原句与前面一句构成对比,力量强。师:句式对

    15、应,读起来流畅些。对,还有呢?生:“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不一定是贬义。师:(纠正)是贬义。生:如果换了,就不是鲁迅的口吻了,而原句是作者的口吻,显得语气连贯。师:(纠正)这句(成语)作者可以引用。这不成其为理由。生:(沉思)师:(再读,着重强调“抢得到”、“抢不到”等词,耐心启发)比较一下,一个“成”,一个“败”,跟两个“抢”字,哪个有力量些?生:抢。师:(情绪激昂)成败的标准就是抢不抢得到。强盗、流氓最狠,“会抢”就是王,谁会抢,谁就是好的,这荒不荒唐啊!“成”“败”哪有两个“抢”字用得好呢!当然也有个流畅问题,前面用的是口语,突然夹进一个文言成语,也显得不够协调。有没有这个道理?生:(心领

    16、神会)有。师:下面,我再把这段话改一改,你们听好啊!(师读)我们不能说流传的便是好文学,消灭的便是坏文学,正如不能说“抢得到天下的便是王,抢不到天下的便是贼”一样,不能让中国式的历史论影响了我们的文学论。(提问)行不行呢?请说出道理来!生:原文用反问句式,改后是陈述句式。用反问句的口气比较强烈一些。师:好。句式改了。不如原文力量强,还有呢?生:老师删去了两个“只要”。这两个词是和“抢得到”、“抢不到”相对应的师:(及时肯定)好,他想到词的“对应”,很好。还有没有?(提示)从整段话的语气考虑。生:我觉得原文是用梁的论据驳他的论点,很有力。改了后,语气比较软,没有力量。师:(再读改后文字)生:(对

    17、照原文听)师:这(改后文字)像是老师对学生讲课;不像是在批驳;是不是呀?你们看原文多有力量。师:(读原文,强调讽刺语气)大家再齐读。生:(会心地笑)(齐读原文)(此时,礼堂中听课的老师也会心地笑起来)师:下面,一齐朗读个7段。生:(齐读4叫段)师:这一部分是直接驳论点呢?还是驳论据?生:驳论点。45师:哪一句话给了我们启示?生:第一句“而且,人性是永久不变的么?”师:这里的“而且”能去掉吗?生:不能,因为上面批驳了论据,下面驳论点,是承接上文而来的,所以不能去掉。师:对,这是连接上下两部分的。不仅你的论据是虚假的,而且论点也是站不住脚的,所以加上“而且”。(板书:驳论点)师:57段,作者以三个

    18、方面的论据来批驳错误论点人性足永久不变的。下面请同学们迅速讨论归纳这三个方面的论据。我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讨论。生:(讨论)师:(看表)(指名回答)生:三个方面是:人类的进化史;人类的一种生理特征出汗;英国的文学。师:很全面,很好。第5段从人类进化史来看,人性是变化的。第6段,以出汗为例,有香汗、臭汗之分,这说明在阶级社会里是有阶级之分的。第7段,以英国文学中有描写香汗的小说,也有描写臭汗的小说,来说明文学是有阶级性的,文学中不存在永久不变的人性。师:(指名读第6段)生:(读第6段)师:读得好,但“呢”字读丢了,很可惜。这个“呢”在语气上大有作用。下面各人读,注意讽刺语气。生:(纷纷自读课文)师:

    19、(强调)各自读出感情,不求整齐。(待学生读完)好,再齐读一遍。生:(齐读)师:好,论据驳了,论点也直接驳了,那么最后就要作结论啦!(转身板书:结论)师:(示范读第8段)道士说道,说人长生不老,水火不怕之类,与批评家谈文有什么相似之处呢?生:道士说道很荒谬,很可笑,批评家梁实秋之类谈文与此相似,都是谬论。师:(笑着归纳)全是胡说八道。好,“然而这也许倒是中国的‘永久不变的人性’罢”,这是讽刺梁实秋。是说你梁实秋们为统治阶级服务,在这里跟道士一样胡说八道,令人毛骨悚然,这是你们“永久不变的人性”啦!这里的结论,全是讽刺的话。大家想一想,一般驳论的结论,要阐述正面的观点,而本

    20、文则不同,这显示出杂文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杂文的特点就是形象和道理相结合,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讲道理。今天,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如果按一般驳论对结论的要求,就是说最后应该摆出自己的观点,应该总结自己的意思,那么最后一段,这里应该怎么说,大家编句话,把原文结尾放一边不管,怎么说,可以商量。生:(讨论)生:所以说,根据不存在永久不变的人性,文学自然也描写不了永久不变的人性啊。师:(连声肯定)很好。(台下响起热烈掌声)师:杂文,要体现形象化特点,所以,结尾让大家改写一下,是为了体会这一点:这篇课文虽然难度较大,但我们基本上学通了。这篇驳论,先驳论据,再驳论点,最后结论,整个带讽刺味。现在,给大家5分钟时间,把1-3段背下来。生:(放声读1-3段)师:(指名背诵)生:(背13段)(鼓掌,下课)附板书文学与出汗鲁迅驳论树靶子驳论据结论驳论点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文学与出汗》课堂实录.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5269.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
  •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相关搜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