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类型高一语文上册《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反思.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38420
  • 上传时间:2025-10-28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15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记念刘和珍君
    资源描述:

    1、高一语文上册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反思高一语文上册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反思一讲鲁迅的作品,语言教学必然占很大的比重,鲁迅由于时代斗争的需要,以及鲁迅本人性格等因素,形成了鲜明、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教学中这个问题不宜讲得太多太深,但是又必须涉及。在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中,我着重讲了两个问题。第一是鲁迅语言的洗炼、厚重。寥寥几个字,却包含着极丰富的思想内涵。比如,几个关联词的巧妙、恰当的运用,几个名言,如“惨象已是我目不忍睹。”“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的理解等等。第二,是几种表达方式的完美结合。记事,议论,述情用得恰到好处。这主要不在于技巧。深的思想,敏锐的洞察力,爱憎分明的感情,再加上纯熟的语言技巧,深厚的文

    2、字功底,使几种表达方式熔于一炉,天衣无缝。而这样的特点却正是这种哀悼性文章的内容所决定的。着重指出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过多地注重技巧,反而事倍功半,事与愿违。高一语文上册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反思二今天上午第二节课邵校长听了我的课。这节课,我上的是记念 刘和珍君的第二课时,主要的教学任务是带领学生解读刘和珍的人物性格,学习她的爱国精神,和深入理解文章含义深刻的句子。这节课主要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1)检查昨天晚读和今早早读的内容,主要是名句背诵,成语辨析,文言小语段中的重要词语;(2)检查回顾昨天课上的内容,主要是对文章第一部分重要语段的理解。(3)课文研析,主要是人物形象分析和重点语句的赏析。现在就

    3、这节课的情况做一个反思总结:第一个环节主要是养成学生积累的习惯和早晚读的效率意识,很多同学在早晚读时有出工不出力,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没有效率意识,虽然早晚读也有检查,但是力度明显不够;根据记忆规律,知识的记忆需要反复地刺激强化,才能记得牢;课上有检查,还有利于同学把课前几分钟高效地用好。有鉴于此,我始终坚持这一做法。这也得到了邵校长的认同。邵校长也针对这一环节的不足给我提出了非常有效地整改意见:就是在提同学回答问题之前,先把问题提出让全班同学都做思考,然后再提同学回答,这样就能让所有的同学都能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否则,就只有被提到的同学在思考,而其他同学就会觉得事不关己而不能够积极参与。就是

    4、这个细节,让我的心灵感到一颤。这样一调整,所达到的课堂效果竟会有很大的不同,简直是天壤之别!在敬佩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到惭愧,类似的反思真的是太少了!致使自己的课堂效率不高,而自己却不自知!高一语文上册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反思三教学收获:1、梳理简单线索 2、问题串联把握文章这篇文章教了多遍,每次课后总是特别失落。因为学生不想学,他们与那个时代相隔太久远;文章本身不好理解,学生更是回避。这次,我改变了思路。文章偏长、偏难,那就不要过多于纠缠句子的理解,那样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且还会在森林里迷路,文章学完了仍然不知所云。我的具体步骤是,1、安排学生早读时大声朗读 2、提问:朗读起来最有感觉的段落?

    5、学生反复朗读:范读、自由朗读、齐读等。3、鲁迅情感如此强烈因为一个人刘和珍,文章哪一部分回忆刘和珍生前的事情,有哪些?(6分)4、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刘和珍。归纳:温和、微笑、和蔼、爱心。5、这样的刘和珍是死了,是怎样死掉的?(研习第5部分)用一个词概括:惨。6、鲁迅认为刘和珍牺牲的意义是什么?结合第6、7两部分分析。(4分)7、鲁迅在文中两次提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请结合全文分析“必要”具体指哪些?(6分)在这7步里,实则上用4个问串联起来,第3、4、5、6问是一环扣一环的,3、4是为第5步铺垫,共同又为第六步的意义探讨服务。如此好的人却又死得如此凄惨,意义何在?学生经研究可以发现他们付

    6、出了生命的请愿意义是不大的,再来思考本文写作目的,也就是第7步。学生经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带领,对文章可以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高一语文上册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反思四一、要在方法的帮助上解决学生对鲁迅文章的恐惧。鲁迅文章的难于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是时代背景的隔膜。鲁迅的文章针对性很强,它往往是针对当时所发生的某件事,或针对当时社会上的某些政治或其他的社会现象。这些事件或现象在文章中根本就看不到,但是没有这些背景知识学生根本就不知道作者到底在讲些什么。更不用说稳中的有些话是含沙射影,暗指当时的某些人或事。这些知识虽说文中没有,但是为了帮助学生读懂文章编者往往都在注释中加议提示与介绍。解决这个问题,有

    7、两条路可走,一是提醒学生要重视注释。这个问题在1991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中有不少同学就直接的吃了大亏。要懂得注释对自己读文章的重要作用。二是教师可以查阅资料对文章所涉及的背景知识给以更详尽的介绍。尤其是引用当时不同的名人对该事件的评价,这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读鲁迅文章的积极性,况且还可以在比较阅读中更深切地领会到作者这样说的妙处所在。第二,在阅读的方法上给以扶助与指导。鲁迅的文章更需要学生在阅读时不能脱离语言环境,否则理解的难度就更大,连字面意思都理解不了,深刻含义就无从谈起了。我重点指导学生训练了阅读时首先要把握思路,然后要理顺每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清除各部分之间的前后联系,明确每一部分在整

    8、篇文章中的地位与作用。之后让学生自读文章,发现自己理解上的难点。事实证明,学生理解的难点也很少超出课后替所要求的那几句。我就抓住学生发现的难点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着力强化了要把文句放到文段中,把文段放到全篇中。强调了要搞清楚这句话的来龙去脉,要清楚它从何而来又往何方而去。二、注重对学生阅读感受与阅读经验的总结与强化。在总结读文章规律的过程中强化与巩固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方法的正确理解,强化学生对鲁迅文章的正确认识。有了前面的手把手的教授与示范,又加上后边的总结与提炼,我相信学生对鲁迅文章阅读的恐惧会有所改观。不仅如此,学生再读其他内涵比较丰富的文章时也许会有法可依。向来不敢奢求一劳永逸、一蹴而就。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继续强化和改进,很快就会有检验的,下一单元就又有鲁迅的文章,不知结果会怎样,但我有充足的思想准备,有足够的继续挑战自我的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一语文上册《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反思.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8420.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垃圾桶”还是“垃圾筒”.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垃圾桶”还是“垃圾筒”.doc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 《拿来主义 》(共21张PPT) .ppt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 《拿来主义 》(共21张PPT) .ppt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国事”与“国是”.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国事”与“国是”.doc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 《念奴娇 赤壁怀古》2 .ppt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 《念奴娇 赤壁怀古》2 .ppt
  • 山东省淄博市五中2012-201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淄博市五中2012-201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刹那”与“霎时”.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刹那”与“霎时”.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凸现”、“凸显”和“突显”的区别.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凸现”、“凸显”和“突显”的区别.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八达岭”的由来.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八达岭”的由来.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乖乖隆地冬”——南京方言不得了.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乖乖隆地冬”——南京方言不得了.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不尽人意”还是“不尽如人意”.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不尽人意”还是“不尽如人意”.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不可叵测”不通.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不可叵测”不通.doc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劝学2 .ppt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劝学2 .ppt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万事具备”还是“万事俱备”.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万事具备”还是“万事俱备”.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100多”这样的写法可以吗.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100多”这样的写法可以吗.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这里应使用什么标点.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这里应使用什么标点.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用法表.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用法表.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标点符号40问.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标点符号40问.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巧改标点自传.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巧改标点自传.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反问句末尾能不能用叹号.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反问句末尾能不能用叹号.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到分号处算不算一句话.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到分号处算不算一句话.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关于省略号的用法.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关于省略号的用法.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信封上的括号.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信封上的括号.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想”字后标点怎样使用.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想”字后标点怎样使用.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颐.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颐.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表“年”之字.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表“年”之字.doc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汉字间架结构表.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汉字间架结构表.doc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写作 秋景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写作 秋景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汉字结构的划分为何众说纷纭.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汉字结构的划分为何众说纷纭.doc
  • 相关搜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