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自主:重现古诗词意境美的生命.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自主 重现 古诗词 意境 生命
- 资源描述:
-
1、自主:重现古诗词意境美的生命关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的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 浙江省瑞安中学 林海霞关键词:新课标、被动学习、自主学习、古诗词、了解、相信、尊重内容提要: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落实新课标,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主学习?通过对具体的课堂教学教学实践的反思,分析影响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因素,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总结。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的课堂教学背景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掀起了一股古诗词学习的热潮,这无疑为我们的古诗词教学营造了很好的氛围。然而由于古诗词教学综合了古文教学和诗歌教学的特殊性,使我们的课堂将面临跨越语言障碍进入纯文学欣赏的极大挑战。现在的古
2、诗词教学大多立足于传统古文教学的评点法,以读懂为主要目标,文学欣赏层面只做浅层的点拨,方法上也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我想这样的古诗词课学生学得死,学得枯燥,既不能充分体味语言的美感,又难以领悟思想内容上所承载的古代文化意蕴。那么,能不能采用一些更合理的教法,重新回到我们教学的初衷上来:通过教学,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同时对开发学生的智能又起到促进作用呢?我的主张是:落实新课标,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为什么古诗词的欣赏强调自主阅读?我想要联系古诗词的特点谈这么几点:1、古诗词特别具有抒情性,因而古诗词的欣赏特别强调个体体验,需要学生联系阅读
3、经验和生活阅历充分联想;2、古诗词中的文本空白特别多,阅读欣赏特别强调发挥想象填补空白; 4、古诗词意境的体味,需要在联想想象的基础上整体把握。4、古诗词的语言有很强的节奏感、韵律感,极具音乐美,需要自主朗读培养语感。在“新课标”中,我们看到这样的陈述:“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
4、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我想这样的理念若能真正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我们的语文老师将不再会因曲高和寡而孤独寂寞,我们的学生将以他们驿动聪慧的心走进语言文学的美妙世界,在审美的自由中听懂缪斯远古的呢喃。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的课堂教学实践以下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的一次探索记录:卫风氓和邶风静女(一)、自主预习以激趣1、 阅读语文读本上的相关资料,了解与诗经有关的基本文学常识;2、 结合课文注释自读口译全文一遍。3、 将静女改写为白话诗或小故事。(说明;这一设计,一方面让学生从文学史的角度对诗经有一个宏观的
5、把握,从而扩大视野,激发阅读的兴致;另一方面,课文字词的注释已经比较完备,学生基本上可以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那么,课堂上就可以相对地节约字词学习和巩固的时间,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做深一层的欣赏解读。最后一步的改写,力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体味诗中的形象和细节,为课堂教学做准备。)(二)、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安排一、导入以第一单元学过的两首诗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和舒婷的致橡树引出爱情这个话题,导入诗经中这两首爱情诗的学习。二、自主朗读以入境承接导入提出问题: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告诉我们,爱要无私奉献;舒婷的致橡树则告诉我们,要以独立平等的姿态与爱人站在一起。那么古老的诗经里的这两首爱情诗在爱情
6、这一话题上又告诉我们什么呢?先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这两首诗,并与学生一起疏通一些关键的字词,检查并巩固一下预习效果。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指导诵读,强调:这两首诗歌都是四言诗,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比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最后再让学生探讨明确刚才提出的问题,明确:卫风氓在女主人公回顾恋爱时的美好、结婚后的劳苦及男子的变心后,得出一个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而邶风静女则通过青年男女的一次甜蜜约会告诉我们爱情是如此的纯洁美妙,让人憧憬。看来爱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开出娇艳的花朵,也可能结出苦涩的果实。(说明:这一步整体感知的
7、设计,联系旧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从而以问题促进诵读、品味,反过来又在诵读品味中来把握两首诗的内容和主旨。并且引导学生积累重点的文言词汇,同时在疏通关键字词的过程中应该教给学生运用语境体察语义的方法,从而以字词的理解带动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深化诵读。)三、自主联想以对比(说明:接下来就以氓和静女为载体,做深一层次的鉴赏品味,理解两首诗的思想内容,学习 “兴”这一艺术手法,体会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让语言的学习和情感的熏陶互为触发。)(一)1、 先让学生听卫风氓的朗诵录音。同时思考一个问题:女主人公为什么会被遗弃呢?并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依据来证明你的观点
8、。齐读后,再来讨论这个问题。答案可能是多样的。比如:有“士”之变心说,社会道德说,社会制度说,年老色衰说。总之,理解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立足于诗歌中的情节,才能言之有据,言之成理。2、接着再来探讨另外一个问题,见课后练习二: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氓中哪两章用了兴的手法?这两处起兴的诗句跟后面诗句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品味这些起兴诗句的艺术效果。明确:三、四章在第三章里女主人公想要告诫姑娘们,不要同男子迷恋爱情。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但是她要说出这个意思却是从桑叶鲜嫩,告诫斑
9、鸠不要贪吃桑葚说起的。这种手法就叫做“兴”。同理,第四章,由叶子由嫩绿变为枯黄说起,引出男子“信誓旦旦”变为“二三其德”。总之,都是由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3、接下来引导学生重点解读男女主人公婚前恋爱阶段的生活(一、二章)。让同学以课文的叙述为基础,同时借助自己的想象合理发挥,用尽可能生动的语言叙说男女主人公婚前恋爱阶段的生活,同时有一个特殊的要求,女同学起来以女主人公的口吻回忆叙述,男同学起来以男主人公的口吻回忆叙述。给三分钟准备。复述情节:可以以“回想我们当初恋爱的时候”起头(这一步的活动,让学生在角色置换中去体验
10、文章对现实人生的生动再现,去体味文章那朴实简练而内蕴丰厚的语言,从而加深对这两章的印象,达成当堂成诵的目标。同时这两章的内容与下一首静女有某种相似之处,所以,可以很自然地由此过渡到下一首的学习。)(二)带着学生一起走进另一对恋人的幽会场所,听一听一位男子的爱情表白。1、先请几位男生读一读邶风静女一诗。2、然后一起诵读此诗。3、接着交流一下基于这首诗改写成的白话诗或小故事,请几位同学朗读自己的再创作,师生共同欣赏评析。课下编辑优秀作业交流。(由学生代表朗读,师生共同以艺术欣赏的目光评析再创作的作品。以幻灯片出示三篇学生作品并用一句话进行点评。)(说明:这一活动的设计,想一举多得。1、促使学生自主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