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无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无答案 江西省 赣州市 兴国 2015 2016 学年 下学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卷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三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命题:张园灯 审题:钟东升 2016-03-03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建安以后,中国古代艺术开始发生变革,即由原来寓巧于拙、寓美于朴的作风,渐变为拙朴渐消、巧美渐增的作风。桥梁是水上架空的建筑,除了它所特有的实用功能和由于实用功能而确定了它的基本型式以外,它不能不受到周围大量建筑群的感染和影响,而表现为某种程度的共性和协调。在另一方面,桥梁又常是置身于山川潆洄的林泉胜地,天然风景又要求它以特有的姿态,为幽美环境增添风采,而桥梁本身就是实用和艺术的融合,如桥梁的平直、悬索的凌空、券拱的涵影。它们形象
2、的本身,原来就摇曳着艺术的风姿。桥梁型式,无论中外,大致相同,采用什么来体现我国古代桥梁所特有的艺术风格呢?根据文献记载和实物形象,特点有二:一是附属建筑,二是石作雕刻。附属建筑有桥屋、亭阁、栏槛以及牌坊等。桥屋是为保护木梁以防腐朽,有其实用的必要性。但重阁飞檐,有亭翼然,用之于多跨桥梁,则感到飞动有势;用之于伸臂式桥,则更有“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壮丽景色。又如盘江、泸定等桥,高山急流上的一线悬索。两崖高筑楼台,更增添了雄伟气概,与群山奔湍浑成一体。又如泉州万安、安平等长大石桥,全用厚墩巨梁,偃卧在江海浪潮之上,给人以敦厚质朴感。采用石凿武士和耸立石塔点缀其间,便觉十分协调。石拱桥的本身形态
3、,原即富有美感,不论圆拱高耸,或者长桥压波,总是能和周围景物相映成趣,更平添了诗情画意。古人常用“长虹饮涧”、“新月出云”来描绘优美拱桥的形象。比如赵州桥,比起欧洲古罗马时代所造的拱桥就显得前者轻巧,后者笨重。至于风景区和园林建筑群里专为观赏而特建的桥梁,更是独出匠心,纯粹的美术品的要求,精工细作,把桥梁所能体现出美的意境,以实体直觉加以渲染,与实用的桥梁,又似异中有同。在以实用性为主的石桥中,也有为观赏而设制的装饰。如望柱栏板,桥头石兽的雕刻,这种装饰性的雕刻,一是受周围建筑物的传统影响,更多的原因是石桥的兴起,正当石窟造像风靡一时。据文献记载,郦道元水经注中有“魏太和中皇都迁洛阳,经构宫极
4、,修理街渠,务穷隐,发石视之,曾无毁坏。又石工细密,非今之拟,亦奇为精至也”。可见汉晋时代石工严谨不苟,工艺精细。当时对石工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工匠必须通过石作雕刻,才可以表现出他的技能,于是石桥的栏板望柱,便成了石工表现技巧的对象;而当时的风气,建桥石工,必须把全桥的一石一拱,进行精细的艺术加工,这一传统,便成为后世石工的典范。同时,这类雕刻图式的形成,一方面与同时代的建筑艺术相通,另一方面又与民间神话有密切联系,如治水的龙、分水的犀、降伏水怪的神兽等等,特别是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名闻世界,石工建成了桥,还为桥留下了护桥“卫士”。这些逐渐形成和流传下来的习向,便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摘编自茅
5、以升中国古桥技术史概论桥梁艺术与桥梁文学) 1下列关于文章第一段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桥梁作为一种建筑,它不能不受到周围大量建筑群的感染和影响,而表现出与周围建筑在某种程度上的共性和协调。B桥梁是水上架空的建筑,它的基本型式是由其所特有的实用功能确定的,它的艺术性是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形成的。C桥梁建筑既有实用功能,又有艺术特色,是建安以后艺术开始发生变革,不能不对桥梁艺术特色产生影响的结果。【来.源:全,品中&高*考*网】D桥梁的平直、悬索的凌空、券拱的涵影,这些都说明了桥梁是一种摇曳着艺术的风姿,体现着实用和艺术的融合的建筑。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6、) (3分)【来.源:全,品中&高*考*】A桥屋的作用是为保护木梁以防腐朽,这是其实用性。但桥屋还有装饰作用,如重阁飞檐,有亭翼然,用之于多跨梁桥,则感到飞动有势。B附属建筑和石作雕刻体现了我国古代桥梁所特有的艺术风格,桥屋、栏槛、牌坊等是附属建筑,石凿武士和耸立石塔属于石作雕刻。C盘江、泸定等桥是建在高山急流上的悬索桥,有与之搭配的附属建筑;而泉州万安、安平等长大石桥的厚墩巨梁,又给人以敦厚质朴之感。D石拱桥本身的形态就富有美感,古人常用“长虹饮涧”、“新月出云”来描绘优美拱桥的形象,它与周围的事物相映成趣,更平添了诗情画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风景
7、区和园林建筑群里专为观赏而建的桥梁,以纯粹的美术品的要求,精工细作,在桥梁的美的意境上渲染得更充分,与实用桥梁相比有所不同。B汉晋时代对石工的要求相当严格,建桥石工严谨不苟,工艺精细,石工通过石作雕刻,表现出他们的雕刻技能,这在郦道元水经注中就有记载。C望柱栏板、桥头石兽这些石桥中的装饰性的雕刻,既有受周围建筑物的传统影响的因素,更多的原因是这些雕刻已经成了石工表现技巧的对象。D石桥上雕刻图式,如治水的龙、分水的犀、降伏水怪的神兽等等,与民间神话有密切关系;而他们成为艺术品,又与当时精细的艺术加工风气有关。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一)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 面的文言文 ,完成 4 7
8、题。(19 分 )马祖常,字伯庸,世为雍古部,居净州天山。祖常七岁知学,得钱即以市书。十岁时,见烛欹烧屋,解衣沃水以灭火,咸嗟异之。既长,益笃于学。蜀儒张摐道仪真,往受业其门,质以疑义数十,摐甚器之。延祜初,科举法行,乡贡、会试皆中第一,廷试为第二人。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是时仁宗在御已久,犹居东宫,饮酒常过度。祖常上书请:“御正衙立朝仪御史执简太史执笔则虽有怀奸利己乞官求赏者不敢出诸口。天子承天地祖宗之重,当极调摄。至于酒醴,近侍进御,当思一献百拜之义。”英宗为皇太子,又上书请慎简师傅。于是奸臣铁木迭儿为丞相,威权自恣。祖常知其盗观国史,率同列劾奏其十罪,仁宗震怒,黜罢之。祖常荐贤拔滞
9、,知无不言:俄改宣政院经历,月余辞归,起为社稷署令。亡何,奸臣复相,左迁开平县尹,因欲中伤之,遂退居光州。久之,奸臣既死,乃除翰林待制。元统元年,召议新政,赐白金二百两、钞万贯。又历同知徽政院事,遂拜御史中丞。帝以其有疾,诏特免朝礼,光禄日给上尊。祖常持宪务存大体。西台御史劾其僚禁酤时面有酒容,以苛细黜之。山东廉访司言孔氏讼事,以事关名教不行,按者亦引去。除枢密副使,顷之,辞职归光州。复除江南行台中丞,又迁陕西行台中丞,皆以疾不赴。至元四年卒,年六十,谥文贞。祖常立朝既久,多所建明。尝议:今国族及诸部既诵圣贤之书,当知尊诸母以厚彝伦。又议:将家子弟骄脆,有孤任使,而庶民有挽强蹶张老死苹野者,当
10、建武学、武举,储材以备非常。时虽弗用,识者韪之。祖常工于文章,尤致力于诗,圆密清丽,大篇短章无不可传者。文宗尝驻跸龙虎台,祖常应制赋诗,尤被叹赏,谓中原硕儒唯祖常云。(元史列传第三十,有删改)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御正衙立朝仪御史执简太史执笔则虽有怀奸利己乞官求赏者不敢出诸口B御正衙立朝仪御史执简太史执笔则虽有怀奸利己乞官求赏者不敢出诸口C御正衙立朝仪御史执简太史执笔则虽有怀奸利己乞官求赏者不敢出诸口D御正衙立朝仪御史执简太史执笔则虽有怀奸利己乞官求赏者不敢出诸口5.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科举制
11、从隋朝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B监察御史,官名,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始设,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不高而权限广。C谥号,为东亚古代君主、诸侯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的称号。如曾文正(曾国藩)、岳武穆(岳飞)等,不能给予负面评价的称号。D御史中丞,官名,秦始置。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或称御史中执法,秩千石。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马祖常勤学好读,颇有成就。他七岁好学,有钱就去买书;参加科举考试,都名列第一;其诗文广为流传,被文宗
12、赞为唯有的中原硕儒。B马祖常刚正直言,敢议国事。皇帝沉溺饮酒,他上书劝谏皇上临朝理政;丞相铁木迭儿专横,他与同僚弹劾其十大罪状使其被黜。C马祖常主持事务,宽缓不苛。马祖常罢免了苛刻的西台御史,;压下廉访司上报的孔家诉讼案,以防有碍名教。D马祖常为官时久,多有建议:国族、诸部既学圣贤之书,当尊敬母辈以崇尚人伦;建武学、行武举,招揽民间人才,来防备意外变故。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亡何,奸臣复相,左迁开平县尹,因欲中伤之,遂退居光州。(5分) 【来源: 【来源:(2)山东廉访司言孔氏讼事,以事关名教不行,按者亦引去。(5分) (二)古代诗歌 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292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