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云富高级中学高中苏教版语文必修五 第三专题《渔父》同步练习1 .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渔父 浙江省金华市云富高级中学高中苏教版语文必修五 第三专题渔父同步练习1 浙江省 金华市 高级中学 中苏 语文 必修 第三 专题 同步 练习
- 资源描述:
-
1、渔父同步练习一、基础落实1. 文学常识填空。屈原(前339?前278?) 末期楚国人,杰出的 和 。名 ,字 。他所开创的新诗体 ,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 、 ”。“ 、 ”是中国诗歌史上 和 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 ”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2. 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憔悴( ) 餔糟 ( ) 歠醨( ) 汶汶( )三闾( ) 鼓枻( ) 莞尔( ) 濯缨( )3. 下列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颜色憔悴,形容枯稿 枯稿:枯瘦B新沐者必振衣
2、新沐:刚洗完澡C而能与世推移 推移:推进移动D宁赴常流而葬于江鱼腹中耳 常流:经常流动4. 选出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颜色憔悴 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B形容枯槁 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C圣人不凝滞于物 凝滞:拘泥,执著。今指知道变通。D何故深思高举 高举:行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举起。5下列对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渔父莞尔而笑 (连词,表修饰)B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连词,表因果)C何不其泥而扬其波 (连词,表承接)D涵淡彭湃而为此也 (连词,表因果,因而)6翻译下列句子。(1)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3、!” _。(2)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 _。(3)何故沉思高举,自令放为? _。(4)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_。二、探究提高7阅读课文,体会: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 答: _- _ _ 。8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一位形象,他是谁?是怎样一位形象?为何要塑造这一形象? 答: _ _ _ 。9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 答: _- _ _ 。10作者在塑造屈原形象时,除了主要写他的语言,还写了他的行为、外貌,试从文中找出,并说明其作用。 答: _- _ _ 。三、综合应用11. 学习了渔父,相信你对屈原及其作品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下面是古
4、人题“汨罗屈子祠”的上联,你能对出下联吗?试试看。(1)上联: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 下联: (2)上联:江上峰青,九歌遥和湘灵曲; 下联: 12. 仿照示例图,根据图内容写一句话揭示漫画寓意。图 图在生活中,搞平衡往往是以倾斜自己为代价的。答案:_ 四、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章,回答12题。甲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
5、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不复与言。(渔父)乙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俘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
6、,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谨再拜。(报任安书)13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你个人的认识。答: _- _ _ 。14. 渔父和报任安书(节选)真实地展示了屈原和司马迁内心世界的深刻矛盾。请思考两篇作品分别是怎样表现人物复杂心情的?答: _- _ _ 。五、美文赏析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6题。(2006年安徽卷)行吟阁遐想黄秋耘前几天,翻出一张旧照片,是我自己拍的武昌东湖旁边的行吟阁。这张已经开始有点褪色的照片,引起了我一段深沉的回忆。五年前的初春,我因事去广州,路过武汉。在一个大雪后的
7、晴天,我前去东湖,在行吟阁和屈原纪念馆一带盘桓了大半天。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屈原,我有一种“旷百世而相感”的特别感情。从少年时代起,我就爱读离骚,每读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时候,总是“唏嘘而不可禁”。不过,我真正理解屈原的精神和离骚的真谛,还是在直接受到闻一多先生的教诲以后。说起来,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北平清华大学读书,闻一多先生主讲的楚辞是我最喜欢的功课之一。闻先生上课是不拘形式的,别的教师都在日间上课,他偏偏把课程排到晚间。我还记得,每当华灯初上,或者皓月当头,他总是带着微醺的感情,步入教室,口里高吟着:“士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
8、方可为真名士!”接着,他就边朗诵,边讲解,边发挥。时而悲歌慷慨,热泪纵横;时而酣畅淋漓,击节赞赏。与其说闻先生是以渊博学识、翔实的考证、独到的见解吸引着我们,毋宁说他是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沉的悲悯情怀感动着我们。1935至1936年间,敌人的铁蹄已经越过了长城。那时候,几千里锦绣河山,几十座繁荣城市,都已经遭受践踏。旧时在那些暂时还没有沦陷的国土上,南瞻北望,又何处不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艰难的岁月跟屈原的时代是多么相像啊!因此,闻先生的孤愤高吟、长歌当哭,就更容易引发我们的共鸣同感了。有时候,我甚至感觉到:在闻先生的灵魂里就活着一个屈原,他好像就是屈原的化身。且说我那天来到了行吟阁畔,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12 长恨歌 (3)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