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滩桥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荆州市 高中 2012 2013 学年 上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 资源描述:
-
1、 滩桥高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 文 试 卷 命题人:张甫鑫 审题人:张曰虎 考时:150分钟 分值:150分 第卷(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罪 愆(yn) 盗 跖(zh) 金钏(chun) 罄(qng)竹难书B瞋(chn)视 忖(cn)度 两靥(yn)掎(j)角之势C搭讪(shn) 巷(hng)道偏裨(p) 蜗(w)角虚名D敕(ch)造孱(cn)弱 城垣(hun) 怀瑾(jng)握瑜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寒碜 顷刻 残羹冷炙 前怕狼后怕虎B尴尬 脉膊自惭形秽 敬酒不吃吃伐酒C裨益 嗜好义愤填赝 陪
2、了夫人又折兵D呕气 妍媸 雷霆万钧 刀子嘴豆腐心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 ( ) (1)从白天 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2)杜十娘得焕然一新。(3)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4)难道我连在自己家里说话的都没有了吗?A以致妆扮 分辩权力B. 以至 装扮 分辩 权利C以至妆扮 分辨 权利D. 以致装扮 分辨 权力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送到各社区。B.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
3、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C.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D.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节工作,今年会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们提供更多的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 罗密欧与朱丽叶 代表着莎士比亚艺术的顶峰。B、雷雨中的鲁侍萍具有鲜明的“雷雨”性格,极端、彻底、敢爱敢恨,有那种可以摧毁一切的“原始蛮力”。从一开场时“喘不过气来”的郁热和压抑,到最后的不顾一切的“报复”,以及
4、“雷雨”式的宣泄,她的情绪心态始终与作品的气氛融为一体。C、雷欧提斯是个时尚而追求享受的花花公子,他有爱心,但不能明辨是非,做事缺乏理性,性格上有点怯懦。D、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叟,汉族,金末元初大都人,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词的文化品格 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循其文化嬗变脉络而言,后者就其形式立名。至于“曲子词”“曲子”“今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
5、重文化品格的基础。南北朝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阶段,伴随这一过程的完成,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明俞彦爱园词话云:“诗亡,然后词作,故曰余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也。”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反言之,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变化参差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 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
6、。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私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难以比拟的灵活性。古人作文吟诗,往往要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王国维曾就此论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 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当其宛转于歌伎之口以娱悦听众时,听众成分的复杂要求词的写作须向
7、俚俗靠拢。除字句易于听懂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耳听与目治的接受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词的写作不宜晦涩艰深,而要有一定的口语化基础。所以这些要求都无疑会令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得到加强,否则,词将失去其赖以发展的土壤,而成为纯粹的供文人欣赏的案头文学。柳永“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么?”李清照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前者写伊人细语温柔,缠绵悱恻;后者感人生苍凉,寓愁于乐。词句浅显易懂,毫无费解之处,便于听唱;如果用诗的形式表现,就很难传达出个中细腻微妙的情愫。当然,词也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的抒发中。在言志咏史与挥洒壮志的有关题材中,也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苏轼“大江东去”的放
8、歌,辛弃疾“千古江山”的抒怀,皆可佐征。6、对于词“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的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词具有市井文化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B、词的句式参差错落,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C、词初期是与俗乐相配的,具有市井文化的品格。D、词缠绵悱恻,寓愁于乐,通俗易懂,便于传唱。7、文中对诗和词进行了比较分析,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近体诗的句式较为整齐,词的句法参差错落,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B、词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私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难以比拟的灵活性。C、词句浅显易懂,毫无费解之处,便于传唱;如果用诗
9、的形式表现,就很难传达出个中细腻微妙的情愫。D、“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是从诗和词两种体裁的形式以及所表现的内容方面进行评析的。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都是就它由古近体诗的整齐句式演变为参差错落的句式而言的。B、词之所以又称为“诗余”是指古近体诗发展到唐代的顶峰时期之后,到了宋代便开始逐渐灭亡。C、由于耳听与目治的接受方式的不同,因而令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得到加强。D、词在咏史言志的有关题材中,具有区别诗的潇洒风度,是因为其反映社会生活更有深度和广度。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赵韩王普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
10、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曰:“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所想。”帝曰:“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曰:“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遂定下江南之议。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曰:“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
11、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曰:“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
12、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太宗欲相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 (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注】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太宗,指宋太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160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